深浅模式
科技史
字数: 0 字 时长: 0 分钟
一、近代科技三大成就
1、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及量子论
科学理论 | 代表人物 | 成就 |
---|---|---|
经典力学 | 伽利略 | 1. 2. 3.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基础 4.(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
经典力学 | 牛顿 | 1.宏观运动规律 2. |
相对论 | 爱因斯坦 | 1.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2.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属性,弥补了其在认识宏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3.发展了牛顿力学 4.成为原子能、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 |
量子论 | 普朗克 | 1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2.量子论与相对论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
2、达尔文与进化论
诞生背景 | 1.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涨 2.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推动 3.科学技术进步,生物学知识的发展内容 |
内容 | 1.1859 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理论: 。 2.1871年,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观点 |
意义 | 1.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2.开创生物学的新时代 3.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的思想界产生巨大震动 |
3、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次工业革命 | |
---|---|---|---|
时代 | 蒸汽机时代 | 电气时代 | 信息(网络)时代 |
时间 |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 20 世纪初 |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
标志 |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 | 电力广泛运用 |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空航天技术、现代生物工程(克隆技术)、空间技术 |
新能源 | 煤炭 | 石油 | 核能 |
新交通工具 | 汽船、火车 | 汽车、飞机 | 宇宙飞船 |
基础科学 | 力学(牛顿) | 电磁学(法拉第) | 相对论(爱因斯坦) |
领先国家 | 英国 | 美国、德国 | 美国 |
重要人物及发明 | ①美国 ② 英国 ③ 英国 ④达尔文创立进化论 英国 ⑤ 英国 ⑥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说 法国 | ①爱迪生发明电灯、美国 ②莱特兄弟发明 美国 ③ 美国 ④爱因斯坦提出 美国 ⑤预言电磁波存在 英国 ⑥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 俄国 ⑦巴甫洛夫发现条件反射 俄国 ⑧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德国 ⑨ 德国 ⑩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德国 ⑪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德国 ⑫伦琴发现X射线 德国 | ①第一座核反应推(1942年,美国芝加哥一号堆) ②第一颗原子弹(1945年,美国) ③(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④伽莫夫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1946年,美国) ⑤沃森、克里克发现(1953年,美国) 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1957年,苏联) ⑦第一次载人航天(1961年,东方1号,加加林,苏联) ⑧第一次登月(1969年,阿波罗11号,阿姆斯特朗,美国) |
- 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 18 世纪 60年代,起源于英国,以牛顿力学原理为理论基础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进入了蒸汽时代。
-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揭开了科技革命的序幕。
- 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起源于美国和德国,以电磁感应原理为理论基础,电力的广泛使用标志着进入了电气时代。
- 1866 年,德国的西门子发明了自激式直流发电机,标志着电力时代的到来。
-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起源于美国,以爱因斯坦相对论原理为理论基础,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等的广泛使用标志着进入了信息时代。
- 第一座核反应堆--1942年,在意大利科学家费米领导下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核反应堆在美国成功运行,这标志着原子能时代的开始。
二、中国科技发展史
- 《周髀算经》成书于西汉时期,记述了勾股定理,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南朝的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 3.1415926-3.1415927 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它的专著《缀术》对数学发展有杰出的贡献。
- 墨子在《墨经》中记载并论述了杠杆、滑轮、平衡、斜面、小孔成像及光色与温度的关系。
- 第一颗导弹:年,中国仿制的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 第一颗原子弹: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年,中国科学家合成出,是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 第一颗氢弹: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第一颗人造卫星: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搭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射成功。
- 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 邓稼先:“两弹之父”、“两弹元勋”。
- 孙家栋:“中国卫星之父“。
三、著名科技奖项
- 诺贝尔奖项设置:设立之初,包括;1968年,增设了。
- 诺贝尔颁奖典礼: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和平奖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其他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 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屠呦呦: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菲尔兹奖:界的诺贝尔奖。
- 图灵奖:界的诺贝尔奖。
- 普利策奖:的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