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模式
高新技术
一、空间技术
航空器技术
国产大飞机“三剑客”
- ①运 20(运输机):运-20(中国编号:Y-20,代号:),,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
- ②C919(客机):C919 飞机是中国首款完全按照国际先进适航标准研制的,具有中国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2023 年 5 月 28 日由 C919 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 MU9191 航班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标志着该机型圆满完成,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开启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新征程。
- ③AG600(⽔陆两用飞机):AG600 ⽔陆两栖飞机,全称大型灭火/⽔上救援⽔陆两栖飞机 AG600(简称:AG600)是中国为满足森林灭火和⽔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飞机。2016 年 7 月 23 日 AG-600 ⽔上飞机在珠海总装下线,。这是第二架投入试飞的 AG600 大型⽔陆两栖飞机,标志着 AG600 灭火型号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航天器技术
航天器按是否载人,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大类。
- (1)无人航天器按是否环绕地球运行又可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
- (2)载人航天器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三类。
航天器根据运行轨道的区别:分为环绕地球轨道运行的航天器和空间探测器。
环绕地球轨道运行的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式载人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等。
人造地球卫星:是最先问世、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中国卫星发射中心: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 1958 年 10 月,是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 1967 年,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 1970 年,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
-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2016 年 6 月 25 日投入使用。文昌发射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是中国首个滨海航天发射基地。
阿波罗十一号:1969 年,阿波罗十一号飞船载人登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东方红一号:1970 年 4 月 24 日,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4 月 24 日是我国航天日。
悟空号:主要是探测暗物质,发射时间: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位:中国科学系列卫星首发星
墨子号:2016 年发射成功,中国研制的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也是
实践十号:2016年4月6日1时38分发射,微重力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慧眼号:2017 年发射,主要是观测宇宙空间中的 X 射线。
张衡一号:2018年2月2日15时51分发射,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是中国全新研制的国家民用航天科研试验卫星,也是中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
太极一号:2019年8月底发射,是中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
天琴一号:2019年12月20日发射,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全球重力场数据。
天问一号:天问一号是。 “ 天问” 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称, 该名称源于屈原的长诗 《 天问》 ,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 天问一号” 探测器, 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羲和号:全称为太阳 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时间: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发射地点: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地位: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句芒号: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发射时间:2022年8月4日11时08分;发射地点: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句芒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东方之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
夸父一号:发射日期: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由中国太阳物理学家自主提出的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 。实现中国综合性太阳卫星探测零的突破。 “夸父一号” 以 “一磁两暴” 为科学目标,研究 “一磁” 即太阳磁场, “两暴” 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形成、相互作用及彼此关联。
嫦娥工程立项:2004 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 “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 “无人月球探测” “载人登月” 和 “建立月球基地” 三个阶段。
嫦娥一号:2007 年 10 月 24 日 “嫦娥一号” 在西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 2009 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绘制了月球表面的三维图。
嫦娥二号:2010 年 10 月 1 日 “嫦娥二号” 在西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嫦娥三号:
-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 “玉兔号” 月球车)组成。2013 年 12 月 2 日,长征三号乙加强型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12月 14 日,嫦娥三号着陆月面,着陆器和巡视器分离;12 月 15 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互拍成像,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
- 嫦娥三号首次实现了中国地外天体正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是中国航天领域技术最复杂、实施难度最大的空间活动之一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也是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2018 年 5 月 21 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嫦娥四号于 2018 年 12 月 8日发射升空;于 2019 年 1 月 3 日在月球背面预选区着陆;于 2019 年 1 月 11 日与 “玉兔二号” 完成两器互拍工作。
嫦娥五号:2020 年 11 月 24 日,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之旅。12 月 1 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12 月 17 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约 1731g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中继卫星——鹊桥二号:鉴于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号的设计寿命即将到期,所以在嫦娥六号任务之前,中国计划再发射一颗鹊桥二号中继通讯卫星,作为探月四期的公共中继星平台为嫦娥六号、七号、八号提供服务。嫦娥六号计划 2024 年前后发射,着陆点位于月球的背面,受到月球的遮挡,它无法直接与地球之间通信,因此需要鹊桥二号来转发。
嫦娥六号:2024 年 4 月 12 日,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5 月 3 日 17 时 27 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由此开启世界返回之旅。6 月 2 日,着陆在月球背面。6月 25 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6 月 28 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经初步测算,嫦娥六号任务采集月球背面样品 1935.3 克。
“梦舟”、“揽月”:2024 年 2 月,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已经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并计划在 2030 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
海洋系列:海洋二号 B 、海洋二号 C 卫星、海洋二号 D 卫星形成“三星组网”,共同构建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为我国后来预警预报海洋灾害、开展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信息
高分系列: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列卫星,主要应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全球四大导航系统: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 “格洛纳斯” 系统、欧洲 “伽利略” 系统、中国 “北斗” 系统(BDS)
现在能够独立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三个国家
载人航天
飞船 | 发射时间 | 地点 | 运载火箭 | 航天员 | 着陆场 | 历史意义 |
---|---|---|---|---|---|---|
神舟一号 | 1999年11月20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捆绑式 | 无人 | 四子王旗(阿木古郎) | 首次航天飞行 |
神舟二号 | 2001年1月10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捆绑式 | 无人 | 四子王旗 | |
神舟三号 | 2002年3月25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捆绑式 | 模拟人 | 四子王旗 | |
神舟四号 | 2002年12月30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捆绑式 | 模拟人 | 四子王旗 | |
神舟五号 | 2003年10月15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遥五 | 四子王旗 | ||
神舟六号 | 2005年10月12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遥六 | 费俊龙、聂海胜 | 四子王旗 | 首次多人航天 |
神舟七号 | 2008年9月25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遥七 | 、刘伯明、景海鹏 | 四子王旗 | 首次三人航天、 |
神舟八号 | 2011年11月1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遥八 | 模拟人 | 四子王旗 | 首次无人对接天宫一号 |
神舟九号 | 2012年6月16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遥九 | 景海鹏、刘旺、刘洋 | 四子王旗 | 首次真人对接天宫一号, |
神舟十号 | 2013年6月11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遥十 |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 四子王旗 | 对接天宫一号,首次太空实验 |
神舟十一号 | 2016年10月17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遥十一 | 景海鹏、陈冬 | 四子王旗 | 对接天宫二号 |
神舟十二号 | 2021年6月17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遥十二 | 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 | 东风着陆场 | 首次对接天和核心舱, |
神舟十三号 | 2021年10月16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遥十三 | 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 | 东风着陆场 | 对接天和核心舱, |
神舟十四号 | 2022年6月5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遥十四 | 陈冬、刘洋、蔡旭哲 | 东风着陆场 | 对接天和核心舱, |
神舟十五号 | 2022年11月29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遥十五 | 费俊龙、邓清明、张陆 | 东风着陆场 | 首次对接天宫空间站 |
神舟十六号 | 2023年5月30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遥十六 | 朱杨柱、景海鹏、桂海潮 | 东风着陆场 | 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载人飞行任务 |
神舟十七号 | 2023年10月26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遥十七 | 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 | 东风着陆场 | 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次发射任务 |
神舟十八号 | 2024年4月25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遥十八 | 叶光富、李聪、李广苏 | 东风着陆场 | 应用与发展阶段第三次裁人飞行任务。 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还将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 |
神舟十九号 | 2024年10月30日 | 酒泉 | 长征二号F遥十九 | 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女) | “太空格物”主题,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微重力条件下生长蛋白晶体的结构解析、软物质非平衡动力学等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预计在基础理论前沿研究、新材料制备、空间辐射与失重生理效应机制、亚磁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一批科学成果。 |
空间站
空间站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
载人空间站工程 | 发射时间 | 地点 | 运载火箭 | 交会时间 | 交会飞行器 | 航天员/意义 | ||
---|---|---|---|---|---|---|---|---|
空间实验室阶段 | 天宫一号 | 2011.09.29 | 长征二号FT1 | 2011.11.03 | 神八 | 模拟人 | ||
2012.06.18 | 神九 | 景海鹏、刘旺、刘洋 | ||||||
2013.06.13 | 神十 |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 ||||||
天宫二号 | 2016.09.15 | 长征二号FT2 | 2016.10.19 | 神十一 | 景海鹏、陈冬 | |||
2017.04.22 | 天舟一号 | 2022.06.21脱离 | ||||||
空间站阶段 | 天宫空间站 | 天和核心舱 | 2021.04.29 | 文昌 | 2021.05.30 | 天舟二号 | ||
2021.06.17 | 神十二 |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 ||||||
2021.09.16 | 神十二 |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 ||||||
2021.09.18 | 天舟二号 | 2022.03.27脱离 | ||||||
2021.09.20 | 天舟三号 | |||||||
2021.10.16 | 神十三 |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 ||||||
2022.04.16 | 神十三 |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 ||||||
2022.04.20 | 天舟三号 | 2022.07.27脱离 | ||||||
2022.05.10 | 天舟四号 | 2022.11.09脱离 | ||||||
2022.06.05 | 神十四 | 陈冬、刘洋、蔡旭哲 | ||||||
问天实验舱 | 2022.07.24 | 2022.11.12 | 天舟五号 | |||||
梦天实验舱 | 2022.10.31 | 2022.11.29 | 空神十五 |
二、信息技术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硬件
:指组成电子计算机的一切设备,包括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简称内存与外存;输入设备,把人的意图传达给机器的一种联系人和机器的部分,比如键盘,鼠标,摄像头...;输出设备,把机器的工作情况和计算结果报告给有关人员的一种联系机器和人的部分,比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影像输出系统...;控制器(CPU);运算器五个部分。软件
: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是指用于管理计算机系统或为计算机服务的专门程序,常用的系统软件有 DOS操作系统、Windows 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和 Linux、Netware等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是为解决某一领域的具体问题而编制的程序,常见的应用软件有 office 软件、视频播放器等。
电子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字长
:在同一时间中处理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字长总是8的整数倍。位数越多,字长越长,进行数值计算的精度也就越高字节(Byte)
:1B(byte,字节)=8bit(比特);1KB=1024B;1MB(兆)=1024KB;1GB=1024MB
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段计算机程序,这种程序能依附在其他程序上自我繁殖,并能修改正常运行的程序,破坏其功能,或复制和侵入到别的程序中,令其遭到破坏。
分类
:- (1)良性病毒一般只能显示某些信息或图形,令计算机暂时无法正常工作,但不破坏系统文件;
- (2)恶性病毒则会损坏计算机中系统文件和数据,令计算机处于混乱或死机。
特点
: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潜伏性、感染性、寄生性、表现性、破坏性、可执行性、可触发性、攻击主动性、病毒针对性的特点。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波(主要是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递各种信息。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最终实现传递信息的目的。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损耗低;经济、轻便;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 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万物相连的互联网:
-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 第二,物联网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 物联网特征即物与物互连、人与物互连、人与人互连。
- 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万物相连的互联网:
5G 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5G并不是独立的、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对现有无线接入技术(包括2G、3G、4G 和WiFi)的技术演进。主要优势有传输速率高、可靠性高、延迟低、成本低、系统容量大、设备连接规模大等。
蓝牙技术:蓝牙技术是指一种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蓝牙”(Bluetooth)一词是十世纪的一位国王哈拉尔德的绰号,哈拉尔德国王口齿伶俐,善于交际。
激光技术:激光被称为“最快的刀” “最准的尺” “最亮的光”,是 20世纪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齐名的四项重大发明之一。激光应用很广泛,主要有激光焊接、激光切割、光纤通信、激光光谱、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武器、激光唱片、激光指示器、激光矫视、激光美容、激光扫描、激光灭蚊器等等。
- 激光的特性:三好(单色性好、相干性好、方向性好),一高(亮度高)。
大数据:大数据(big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 大数据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
云计算: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
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被称为“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人工智能,简称 AI,通用人工智能简称 AGI,超级人工智能简称ASI,主要涉及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无人驾驶、信息处理和专家系统等领域。
VR、AR、MR:
- ①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
- ②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通过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使真实环境和虚拟物体实时地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
- ③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技术通过在虚拟环境中引入现实场景信息,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以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
区块链技术:当前区块链技术最主要的应用是数字货币(如比特币)。
- 比特币是一种基于去中心化,采用点对点网络与共识主动性,开放源代码,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的加密货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运用了区块链技术。
中国天眼:2016年,“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2016年的射电望远镜。
三、海洋技术
传统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业、海洋渔业等。
海洋新兴产业: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
我国的载人潜水器主要为“蛟龙号”
我国的无人潜水器主要有:“海龙二号”(有缆)、“潜龙一号”(无缆)、“海斗号”5.海洋能主要以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
航母:
- 2012年,交付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舷号:16。
- 2017年, ,该艘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 “17” ,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迎来国产航母时代。
- 2022年, ,舷号为 “18” 。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
四、军事知识
现代火炮按弹道特征可分为榴弹炮、迫击炮和加农炮。
中国海军第一艘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是“辽宁舰”。
- ,主要分为无线电遥控、自动程序控制和综合控制三种类型。
- 具有结构精巧、隐蔽性强、使用方便、造价低廉和性能机动灵活等特点主要用于战场侦察,电子干扰,携带集束炸弹、制导导弹等武器执行攻击性任务,以及用作空中通信中继平台、核试验取样机、核爆炸及核辐射侦察机等。
-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
我国主要有,武警部队不列入人民解放军序列。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前身第二炮兵。
我国现有。
人民解放军与外国军队的联合演习坚持的方针。
1960 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发射成功。
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原子弹名字是“邱小姐”,其正式代号为“596”。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1967 年,。
五、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的主要代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其中基因工程是核心。
基因工程:又称 DNA 重组技术。蛋白质工程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农作物、杂交水稻。
细胞工程的应用:体细胞杂交技术、核移植技术(克隆)、干细胞技术(再生医疗技术)
发酵工程的应用:生活中的酱油、醋、味精、酒酿(酵母菌发酵)、酸奶(乳酸菌发酵)、泡菜(乳酸菌发酵)、腐乳(霉菌发酵)等就是发酵的产物。
酶工程的应用:加酶洗衣粉。
六、新材料技术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导热效果非常好,强度高,韧性好,并且具有非常好的光学特性,其透光率大约是 97.7%。
纳米材料:是晶粒尺寸为1纳米 ~100 纳米范围内的超细材料。具有“荷叶表面”特性不沾水、不沾油、不沾灰尘。目前,纳米材料已开始被应用于服装加工、建筑涂料等行业。
记忆合金:具有无磁性、耐磨耐蚀、无毒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电子、生物医疗、桥梁建筑、汽车工业及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
单晶硅:是主要的半导体材料。
3D 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
碳纤维:碳纤维是一种高性能纤维,具有质轻、高强、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中国在碳纤维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高强度碳纤维的应用方面,减轻了飞机重量,提高了燃料利用效率,推动了环保飞行的发展。
聚酰亚胺:聚酰亚胺(PI)是一种高性能聚合物,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航天、液晶显示等领域。中国在电子级PI薄膜质量上仍有待提升。
光学膜:光学膜如PVA膜、TAC膜、增亮膜、扩散膜等,主要用于显示技术中。这些材料被日韩企业垄断
光刻胶:光刻胶是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材料,中国在此领域的国产化率较低,尤其是KIF、ArF光刻胶的国产化率仅为2%
七、新能源技术
新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和水电等。
核能:是目前唯一现实的、可大规模代替化石燃料的能源。
核电(核燃料是铀)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
能源按形成条件,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 (1)一次能源: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
- (2)二次能源:焦炭、蒸汽、液化气、酒精、汽油、电能。
一次能源按其能否循环使用和能否反复得到补充,又分为非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1)非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核燃料。
- (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
刀片电池技术:由比亚迪研发,刀片电池通过创新的结构设计,将电芯进行扁平化处理,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刀片电池在针刺测试中表现出色,极大地降低了热失控的风险
CTP技术:宁德时代的CTP(Cell to Pack)技术直接将电芯集成到电池包,省去了传统模组的结构,提高了能量密度,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5G车联网应用:中国在5G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探索了低延迟的车辆远程控制、高清地图实时下载与更新、车与车(V2V)、车与基础设施(V2I)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等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