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提出对策

对策找取

  1. 寻找材料直接对策
    1.   从材料中寻找作答要点,是最基础的手段,同时也是提出对策题型作答的基础方法,也属于归纳概括的一种,本篇重点讲解原因推对策。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文中一些重要的词汇,比如“建议、思路、方案、措施、需要、必须”等,这些是比较简单的关键词。
    2. 比如:一些专家学者或人民群众的建议;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这种可以直接抄写
  2. 原因问题推出对策
    1.   材料中叙述某个案例出现问题,都是会有原因。所有原因都可以产生对策。比如:。所以在书写对策的时候,也要注意观察问题产生的原因,由此推出对策。
    2.   针对问题所提出对策,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是较为常规的方式,。比如:。因此,要准确把握问题所在,针对提出解决对策,注重优化语言,不求对策完全相同。
  3. 书写要点
    1.   此种题型作答的要点切忌复杂。要根据题干要求来答题,比如题干要求“针对此种现象,提出对策",那么答题的重点就应放在提出对策上,而不应该花太多笔墨在找原因上,直接简单的“主体+手段+目的"。

对策表述

  1. 第一步
  2. 第二步
    1.   如果给定资料里的相关内容比较丰富的话,而题干限定的字数在 300 字以内(含),则直接概括材料内容,就可以满足字数要求。通常情况按照第一步和第二步,从材料中直接提炼概括出问题,再把对策逐条列出,足够解决大部分对策题。
  3. 第三步
    1.   若给定资料中的相关内容比较匮乏,而题干要求的字数又在 300 字以上,就需要用第三步来扩充,才能满足字数的要求。

对策的针对性

  1.   针对性是指提出的对策一定是题目指定的问题,而不是其他问题;一定是题目提出的所有问题,而不是部分问题。要达到“有针对性”这一要求,需要做到
  2.   对策源于材料。常出现的问题有两种:。“万能对策”是在考试之前事先准备、背诵过的,几乎可以用在所有提出对策题中。这种对策看似是在解决题目的问题,但并没有考虑到题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也完全没有结合给定资料,不可能有效地解决题目所提出的问题,很明显缺少针对性。

对策的可行性

【例】  一记者向有关部门反映了某地一黑加工点的情况,在处理黑加工点这一问题时,发现涉及到了工商、食药监、农委、公安等多个部门,出现了“好事人人管,坏事人人管不了”的现象。
  问:材料中反应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可行性。
  1.   关于这道题,感觉比较简单,所以便直接提出对策:完善相关法律,加强监管,明确权责范围。那么当你提出这样的对策的时候,你就已经落入出题人的圈套中去了。
  2.   在题目中明确提出了一点要求,就是所提措施具体,有可行性,那么你试想一下,你是政府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那么你提出完善相关法律这样的措施可以吗?立法是人大的权利,所以你提出完善相关法律的措施很明显是不符合你的身份的
  3. 什么是可行性
    1.   :就上面的例子,在做题时要看清楚你的身份是什么,然后再思考你这个身份拥有的权利是什么,根据这些你再提出相应的对策。在考试中,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你的身份是可以直接提出对策的,就比如刚才的例子,你可以直接提出加强监管,明确权责范围,这样的对策是符合你的身份的。另一种你的身份不能直接提出对策,比如你想要完善相关法律,那么你可以在写对策时直接写建议人大及相关立法部门完善这方面的法律,这样也是具有可行性的
    2.   :就是要符合我们日常生活情况的,说白了就是提出的对策是能够实现的,就好比刚才的例子,出现那些问题你直接写加强监管,明确权责范围即可,你如果让将涉及到的所有部门的领导全部写检讨,主动去承担责任,那么显然是不可行的。
    3.   :即对策要在经济上具备可以实施的条件。政府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成本的,这要求我们必须注意投入和产出的比例。

自创对策

  1.   近年来,“提出对策题”考查逐渐弱化,但“提出与解决问题能力”依然是公务员考试中的考核内容之一----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做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然而,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方面还是弱项。
  2. 思想上----观念、理念
    1. 1、XXXX 自身要转变观念,通过学习先进事例或吸取失败案例中的教训,树立正确的....观念\理念\思想。
    2. 2、XXXX 要加强对......思想观念的引导,通过.....(课堂、宣传标语、专家讲座、网络宣传片等)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观念
  3. 制度上----法律法规、规范准则
    1. 1、完善...制度建设,出台...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权力和责任,明确...考核、评价机制,细化...的相关条例、准则,明确惩罚措施…
  4. 管理上----监督、执行
    1. 1、政府进行监督,形成上行下效,规范......的运行。政府部门内部实行监督相互制衡。
    2. 2、社会(群众)监督。群众要发挥监督作用,对社会...不良现象、党政工作的缺失进行监督,适时举报。
    3. 3、XXXX 部门单位加强对...的执行力度,强化执法,对...的违规行为进行惩罚,给予罚款和其他手段,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4. 4、实行问责机制,明确责任的情况下需要承担责任。
  5. 技术上
    1. 1、软件上:XXXX 制定倾斜、优惠政策,吸引...方面人才;提升...的工资待遇,给他们提供晋升的平台,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人才;对...人员进行...方面的考核,培训,强化...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 2、硬件上:加强...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多方筹资;运用科学技术,创新...的软件运行。

重视审题

  1. 审问题
    1.   提出对策题目什么时候需要概括问题什么时候不需要概括问题?
    2.   例:
      1.   ①请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   ②请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所暴露的问题?
      3.   ③请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4.   ④请谈谈如何更好的发展文化产业?
    3.   这四种展示中哪一种需要概括问题呢?第一种展示中题干中已经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不需要概括问题);第二种展示中题干中运用了“暴露”一词,却没有明确“暴露”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概括问题);第三种展示中题干明确要求了针对材料的问题提出对策,然而问题是什么呢?(需要概括问题)第四种展示中没有涉及问题,而是直接要求建议(不需要概括问题)。
    4.   
  2. 审身份
    1.   对策题目的身份对于题目作答来说具有限定作用,所以在审题时一定要明确题目的身份是什么。
    2.   例:
      1.   ①请谈一谈如何更好的发展文化产业?
      2.   ②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3.   ③作为一名乡村支教人员,请谈谈如何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的问题?
    3.   这三种展示中,第一种没有明确身份,则在答题时默认的是政府身份;第二种展示中明确了身份,即“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其实本质上也是政府的身份;第三种展示中身份是乡村支教人员,明确限定了身份
    4.   

积累常见对策

宣传层面

  1. 手段
    1. (1)常规手段:展板、海报、横幅、平面广告、讲座、宣讲讲、发放宣传材料、报纸、广播、电视等;
    2. (2)新媒体手段: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政务 APP、短信平台等。
  2. 内容:宣传内容一般为问题的危害,或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等。
  3. 目标:形成...與论氛围;达成...共识;树立...意识;转变...观念;营造...社会氛围;树立...信仰;为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管理层面

  1. 手段:下命令、下发整改通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停业整顿、发布通告;掌握管理规律;改进管理方法;明确权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加强沟通;开发人力资源等
  2. 内容:探索先进管理方法;明确职责、权利,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管理强化.社会管理、.社区管理、属地管理、行业管理;加强协同治理,协调沟通;加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制定权力清单等。
  3. 目标:解决...问题,杜绝...现象;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树立权限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做到照章办事;实现综合治理、人性管理、柔性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社会环境,人际环境、上下级环境、劳资环境。

法律层面

  1. 手段:细化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专项立法、公正司法审判、强化执法力度、推进普法工作、柔性执法。
  2. 内容:围绕...问题进行专项立法,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诉讼中秉持公开原则,公正司法;强化执法人员在...问题上的执法在力度,做到严格执法;在各级单位深入推进...法律的普及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工作等
  3. 目标: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法律依据;明确执法标准;提升法律意识提高违法成本;杜绝违法行为。

监督层面

  1. 手段
    1. (1)日常监督:政府机关内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监督。
    2. (2)审计监督:政府专门机构或第三方进行审计监督。
    3. (3)公众监督:鼓励民众申诉检举、诉讼等。
    4. (4)社会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监督。
  2. 内容:设立独立的内部监督岗位;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政务公开,重要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为公众监督提供条件;畅通举报途径,开展网络或电视问政;加大内部监督工作力度,开展专项稽查行动等,
  3. 目标:减少领导干部失职,甚至违法乱纪现象;减少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消除政府决策中拍脑袋决策、一刀切现象;提高政府公信。

随笔练习

在资料“6-7”中,小黄和小丽的“苦恼”反映了基层管理工作面临的某种困境。请指出这种“困境”并提出改变这种困境的建议。(20分)
要求:概括准确,建议合理、可行,针对性强。字数不超过500字。


第1段:南方某城市环保志愿者小黄觉得自己每天都生活在苦恼中,他和其他志愿者每个月都会上门向小区居民发放垃圾袋并现场进行分类投放指导。“有指导的时候,分类效果明显就好,但往往过一段时间,乱丢混丢的又多起来。”

第1段概括
困境:民众自觉性差,责任意识差。对策:制定奖惩机制、派指定相关人员上门指导等等

第2段:厨余垃圾处理是道中国特色的垃圾难题。环保志愿者黄小山说,中国菜中汤汤水水的厨余垃圾占垃圾总量的2/3,其中的有机物会使其变臭,而且会污染垃圾中的可回收物。为分出厨余垃圾,试点城市鼓励居民家庭把垃圾分干湿两类。可是即便只分出湿垃圾,准确投放率也仅有30%左右。小黄看过一则简报,其中提到呼和浩特年降雨量400毫米,年蒸发量却可达2000毫米,湿垃圾没等处理就干了。“唉,可惜我们不是呼和浩特啊!”

第2段概括
政府只鼓励不够,没用,民众根本不执行。困境:民众自觉性差,责任意识差

第3段:小黄的母亲从老家来暂住,把家里阳台上一半的空间都堆放了废纸箱和废油瓶。“前段时间攒了一箱矿泉水瓶才卖1块多钱,卖废品现在太不划算,价格低还占地儿!”

第3段概括
困境:回收价格低,可回收垃圾被随意弃置,不愿意参与废品回收。对策:提高废品回收价格等等

第4段:据估算,目前我国每年再生资源回收量有1.6亿吨,其中约8000万吨来源于生活垃圾,而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有2.5亿吨,生活垃圾的资源回收率达到30%以上。这位负责人介绍,而事实上,作为垃圾分类的重要环节,废品回收却一直没有被重视。

第4段概括
政府应重视废品回收行业

第5段:小黄认为,居民把家中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卖掉,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但目前可回收物的价格较低,而又常常不能马上处理、居民无处存放,这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由于干湿分类没有做好,被弃置的垃圾当中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被湿垃圾污染了,若再进行人工分类分拣,成本很高。

第5段概括
困境:回收价格低,民众积极性低,不愿意参与废品回收

第6段:邻居张大妈刚刚把垃圾分类丢好,就看到收集垃圾的环卫工人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箱垃圾混倒进运输车。“分好了又被混运,以后也没有分的动力了。”她说。

第6段概括
困境:环卫工人垃圾分类操作不当,垃圾车也有可能不是分类的。对策:严格监督工作、加强工人培训、规范流程、建立举报渠道等等

第7段:目前大部分地方政府对垃圾分类的投入相对较少,就连投入相对多的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的投入也难以满足需求。以广州为例,“如果这样持续3—4年,仅垃圾袋就需14亿元,以200人配1名指导员计算,广州市1800万人,每年需花费40亿元,这样的投入不可持续。”小黄感叹,“唉,中国的垃圾分类到底有没有出路啊?”

第7段概括
困境:环保投入政策不可持续。垃圾分类的出路找不到。对策:制度合理政策等等


第1段:大学生小丽来自苏北农村,去年放暑假回家,发现家里跟其他村民一样将地里的秸秆放火烧了,跟父母争吵了起来。
小丽:烧秸秆浪费资源,污染空气,又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你们不知道吗?
母亲:知道啊,县里乡里年年宣传,村里年年广播,怎么不知道呢。

第1段概括
困境:宣传是有了,农民缺少秸秆处理渠道,没起作用。对策:秸秆循环利用、合理利用秸秆等等

第2段:小丽:那你们为什么明知故犯?
父亲:你这孩子,说的轻巧,不烧,你能怎么办?每年农忙忙死人,哪有时间来捯饬那么多的秸秆?

第3段:小丽:不是说企业要回收秸秆么?
母亲:那都是广播里说说的,到现在也没有人来回收过。我们这里不沤沼气,又不养牛,那么多秸秆怎么办?现在搬进楼房住,家家户户也不烧锅灶了,当柴火都没人要。

第3段概括
问题:政策执行落实不到位,企业回收秸秆参与度低。对策:提升秸秆回收企业的参与度等等

第4段:小丽:政府不是有专门补贴,用于秸秆加工还田么?
父亲:要粉碎,买腐化剂,请人帮工,一亩地只补贴10元钱,够么?
小丽沉默了,她感到很苦恼,在博客中写到:看来光埋怨农民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焚烧秸秆是农民多年的习惯做法,省事省力又省心,一时很难改掉。随着PM2.5环境监测的升级,焚烧对空气负面影响日益显著,田间秸秆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第4段概括
困境:政府投入补贴力度不足。对策:加大投入力度等等

组织答案:】困境:1.居民垃圾分类自觉性差,准确投放率低。2.回收价格低,可回收垃圾被随意弃置。3.环卫工人混运垃圾。4.政府投入补贴力度不足。5.农民缺少秸秆处理渠道,习惯难改。6.企业参与度低,不回收秸秆。
建议:1.培养市民垃圾分类自觉性,提升投放准确率。制定奖惩机制,给予主动分类、准确投放者以奖励,惩戒违规投放行为。2.重视废品回收。提供补贴,提高废品回收价格;在小区普及废品站,及时回收。3.严格垃圾运输工作。加强对环卫工人的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举报渠道,鼓励群众监督。4.推进秸秆循环利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升秸秆回收企业的参与度;发展养殖业、普及沼气设施,合理利用秸秆;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秸秆还田补贴标准。
答案说明】本参考答案宏观上分成了“困境”和“建议”两个要素。在“困境”内部,又从“市民自觉性”“废品回收”“环卫工人”“政府投入补贴”“秸秆处理渠道”“企业参与度”等不同的话题进行了分条撰写。各条要点之间在内容上相互并列,没有交叉。在“建议”内部,又从“市民自觉性”“废品回收”“垃圾运输”“秸秆循环利用”等不同的话题进行了分条撰写。各条要点之间在内容上相互并列,没有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