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浅模式
因果关系
字数: 0 字 时长: 0 分钟
一、标志词
1、常用格式:
2、替换词语:
- (1)因为:
- (2)所以:
因果关联词常常引导结论
3、其他常表示总结的标志词:可以说、简而言之、对此、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于是……
二、解题技巧
1、若前后意思表述一致。结论标志词通常引导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所以。
2、当因果关联词引导的结论句出现在文段末尾时,其作为文段中心句的可能性比较大,因而应重点关注。
3、当结论句在开头:
- (1)如果之后是解释说明,此时结论句仍为中心句。
- (2)如果之后有其他关联词,
当结论之后出现转折、递进等关联词时
一般谁在后谁是重点;
4、正确答案形式:正确答案可能是“为何+结论”、“结论+的原因”,即同时包含结论和原因。不要一看到“为何”等原因引导词就立刻排除选项。
三、随笔练习
例1:(2013河北)每个年轻人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正道直行固然有一种简约之美,但在参差多态的社会里,仅有一招是不够的。灵动如蛇固然是聪明而富有效率的,但如果没有内心的方圆和规矩,纯粹的机会主义者行而不远。因而,社会这位无处不在的严师总是教化人们,要在坚持原则和事急从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无伤大雅和誓不低头之间找到分寸感。
-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歧路纷纷,直道直行
- B. 处世之道的选择
- C. 过于锋芒毕露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
- D. 参差多态方为世界之美
解析
- 文段首先指出年轻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只做到“正道直行”是不够的,之后通过转折强调“灵动如蛇”也要有内心的规矩。
- 最后通过“因而”总结前文,得出结论,强调我们要找到人生中的和,换言之,也就是处世之道的选择。故本道题答案选择 B。
- A项,“直道而行”为结论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 C项,“过于锋芒毕露”文段没有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 D项,文段强调社会化过程中如何做,并非论述“世界之美”,偏离文段核心话题,排除。
- 故正确答案为B。
例2:(2021四川)原产于美洲西部的鲁冰花,英文名为“Lupin”,在希腊文里是悲苦的意思,通常生长在贫瘠的田野、乡间的小路,生命力强。而在我国台湾高山地区,鲁冰花常跟茶树种在一起,据说可以帮助茶树健康生长,并且可以使茶叶芳香甜美。另外,鲁冰花死后肥沃了土地,让茶树长得更加茂盛。鲁冰花这种坚忍不拔、大公无私、“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正如同世间最真挚的母爱。所以,它可以用来象征母爱,作为母亲节儿女献给母亲最好的礼物。
-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鲁冰花成为母爱之花的缘由
- B.鲁冰花的原产地及生长特性
- C.鲁冰花为何常与茶树种在一起
- D.鲁冰花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含义
解析
- 文段开篇介绍了鲁冰花的产地和生命力强,接着介绍鲁冰花可以帮助茶树成长和使茶叶芳香甜美,通过并列标志词“另外”指出鲁冰花另一个特点,可以死后肥沃土地。
- 随后用“坚忍不拔、大公无私、‘化作春泥更护花’”概括了前文提到的鲁冰花的特点。
- 最后通过“所以”引导出全文的结论,故文段重点在最后结论,强调鲁冰花象征母爱,是给母亲的最好礼物,对应A项。
- B、C两项对应结论之前的内容,均非文段重点,排除;
- D项,文章没有提及“鲁冰花的中西方不同含义”,无中生有,排除。
- 故正确答案为A。
例3:(2021黑龙江公检法)敦煌手卷较之之前的竹简、木简,就是把竹条、木条换成了纸条,把绳子换成了胶水。原来那时候的书写要远比我们想象的艰难。彼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还看不到半点萌芽,雕版印刷术虽已产生,但它又贵又费事。在敦煌遗书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手写卷而非印刷品。更何况我们到现在也没发明毛笔字的涂改液,万一写错,而作为经书又力求美观整洁,那可怎么办?没问题,只要换张纸条就可以了。因此,手卷制作方式既方便工人分工抄写,又方便校刊。
-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 纸条在敦煌遗书成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B. 敦煌手卷使用纸条和胶水的原因
- C. 在敦煌手卷制作的年代,人们书写很困难
- D. 敦煌手卷的制作为何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解析
- 文段开篇介绍了敦煌手卷的制作方式,即将制作材料换成了纸条和胶水。
- 接着具体分析原因,当时人们书写较为困难、雕版印刷术又贵又费事,以及敦煌手卷有美观整洁的要求。
- 尾句通过结论词“因此”总结前文,得出敦煌手卷的制作方式方便抄写与校刊这一结论。故文段重点强调的便是敦煌手卷使用纸条和胶水的原因,对应B项。
- A项,文段主题词为“敦煌手卷”,“敦煌遗书”偏离文段核心话题,排除;
- C项,“书写困难”为结论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 D项,文段强调的是敦煌手卷的制作相对简便,选项与文意相悖,排除。
- 故正确答案为B。
例4:(2018联考)近代以来人类的技术发展过程与古代不同。古代技术发展只是偶发事件,如火药、指南针等,尽管在军事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但由于结构简单,后续没有重大改进。而近代技术则不然,从织布机到蒸汽机,进而到内燃机、电动机,技术的进步是连续的,也是一个可期待的线性过程,因此可瞄准未来,进行过程上的超前式跨越。如钱学森在中国基础工业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就主张重点发展导弹而不是飞机;美国在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落后于苏联的情况下,便直接推出阿波罗登月计划。这些都是跨越式发展的典型表现。
-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 跨越式发展是抢占技术发展先机的前提
- B. 现代技术发展的路径与古代有本质的区别
- C. 勇气和魄力是支持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品质
- D. 对技术改进的无限追求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解析
- 文段首句指出近代的技术发展过程与古代不同,之后先阐述古代技术的发展状况,并指出其后续没有重大改进,接下来通过转折词“则不然”强调近代技术的情况,并通过“”总结前文,强调技术的发展要依靠“超前式跨越”,后文通过“跨越式发展”的具体表现进行举例说明,不重要,故文段重点强调推进技术的发展,需要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方式,对应A项。
- B项,没有提到文段的主题词“跨越式发展”,且“古代”非文段强调的重点,排除;
- C项“精神品质”、D项“对技术改进的无限追求”文段均没有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 故正确答案为A。
例5:(2018国家)自然资源核算的对象,主要是矿产、森林、耕地和水资源等。挪威和加拿大等林业发达的国家,会更重视森林资源的核算。我国则主要强调森林、耕地和水资源的核算。这是因为矿产和化石能源固然重要,但其市场化程度也非常高。然而,森林、耕地和水资源的性质完全不同。它们向人类提供的“产品”,如粮食、木材和水产等,只是其贡献的一部分,更重要的还是其提供的生态服务,如承载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所有这些生态服务都是不能进口的。
-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我国为什么选择特定自然资源为主要核算对象
- B.正确选择自然资源核算对生态文明建设很重要
- C.不同国家对自然资源核算对象的选择各有偏重
- D.矿产和化石能源与其他资源在性质上存在不同
解析
- 文段开篇指出自然资源核算的范围,随后通过与挪威、加拿大等国的对比,强调了我国与他国不同,“主要强调森林、耕地和水资源的核算”。
- 随后用“这是因为”进一步指出了原因,即森林、耕地等的性质以及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我国需要重视它们的核算。故整个文段为因果结构,重点强调“我国主张强调森林、耕地和水资源的核算”,对应A项。
- B项,“生态文明建设”对应尾句内容,是原因的一部分,不是文段重点,排除;
- C项,文段重点强调的是“我国”,“不同国家”范围扩大,排除;
- D项,“矿产和化石能源”非重点,文段重在强调“森林、耕地和水资源”,排除。
- 故正确答案为A。
例6:(2021国家)登陆火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地球和火星最近时,也有5600万千米的距离,是地球和月亮距离的140倍,想要靠火箭的动力突破这一距离,目前是不可能的。因此,需借助地球的公转把探测器“甩”到火星,不过,需要合适的时机,这就是“发射窗口”。当火星探测器到达远日点,与火星轨道相切时,火星也正好运行到那里,探测器才能与火星交会。在这个时间窗口发射火星探测器,不仅是最省能量的,探测器的有效载荷也会相应增多。这种特定的时机和位置每隔26个月才出现一次。
- 这段文字主要:
- A.强调探测器登陆火星的技术难点
- B.说明探测器“发射窗口”稍纵即逝的特点
- C.描述火星探测器的理想运行轨迹
- D.解释要抓住窗口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原因
解析
- 文段首先指出登陆火星不容易,接着进行了原因的解释,即距离较远,后文通过“因此”得出结论。
- 又通过“不过”进行转折,强调发射火星探测器需要合适的时机,即“发射窗口”,最后对在窗口期发射火星探测器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 故文段重在在转折后,强调为什么要在窗口期发射火星探测器,对应D项。
- A项,“技术难点”对应“因此”之前的内容,非重点,且未提及文段核心话题“窗口期”,排除;
- B项,“稍纵即逝的特点”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 C项,未提及文段核心话题“窗口期”,偏离文段中心,排除。
- 故正确答案为D。
例7:(2023江西)我们往往喜欢弄清楚某件事“到底是黑还是白”,这种思维方式称为“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但是,“非A即B”的思维方式从逻辑学来看是错误的。当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时,我们所看到的只有极端的选择,所以容易做出错误判断,甚至上当受骗。例如,“不买这个壶会招来不幸哦”,卖壶的骗子巧妙利用语言,让人陷入“买这个壶会招来好运,不买这个壶会招来不幸”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中。实际上,还有“不买壶会招来好运”“买了壶会招来不幸”的情况。因此,当你被迫做出“A或B”的选择时,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下所有的4个选择。
-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世界充满了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 B.要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误区
- C.“非A即B”从逻辑上讲是错误的
- D.“非A即B”易让人做出错误判断
解析
- 文段首先论述人们往往有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接着通过转折词提出这种思维方式从逻辑学来看是错误的,容易让我们做出错误判断,甚至上当受骗。
- 然后列举了卖壶的例子论证,并用“实际上”引出跳出“非A即B”的思维方式还有另外两种情况。
- 最后通过“因此”提出文段重点,建议我们要被迫做出“A或B”的选择时应停下来思考一下所有的4个选择,即应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误区,对应B项。
- A项,“世界充满了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对应首句,非重点,排除;
- C项, “从逻辑上讲是错误的”对应结论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 D项,“易让人做出错误判断”对应结论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 故正确答案为B。
例8:(2019河北衡水事业单位)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本意是照顾弱势群体,而其他公共政策如果以未缴纳税为由损害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不仅会使税收区别对待政策失去本来的意义,还会形成更大的社会不公。因此,国家一方面应该提高起征点以保护低收入群体的正当利益,另方面需要大力更新观念,把税收作为公民的一种奉献而不是一种交换条件。只有这样,照顾绝大多数低收入群体的税收政策才会起到真正作用。
-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 A.如果以税收扣缴情况作为区别对待人群的先决条件,就会使弱势群体失去更多权益
- B.个人所得税政策提高起征点后,容易形成更大的社会不公
- C.当国家的税收政策与社会公平机制有所脱节时,就会引起社会的敏感反应
- D.个税政策的调整不应仅限于要提高起征点,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
解析
- 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本意是照顾弱势群体,之后通过“而”转折,介绍了如果其他公共政策以未缴纳税为由损害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也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尾句出现“只有这样”,“这样”指代前文“因此”之后的内容,重申了因此之后的观点。文段为“分—总”结构,主旨句是“因此”之后的对策,主要讲的是个税政策国家一方面应该提高起征点,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更新观念。
- 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 A项:围绕首句论述,非重点,且没有提到对策。B项:围绕首句论述,非重点,且表述丢失前提条件“其他公共政策如果以未缴纳税为由损害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表述不准确。C项:不是围绕主旨句的对策进行论述,且“社会的敏感”无中生有。
- 因此,选择D选项。
例9:(2019黑龙江)在智能化无人超市,客人从进门到出门,一举一动都会被数字化,并且被捕捉记录。这些信息回流到云端后,通过算法模型,可以得到许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比如男性顾客和女性顾客各自进店最集中的时间段是什么,哪些商品被拿起又放回去的频次最高等。甚至还能做出预测,比如,传感器感应到进店的女客人很多是穿高跟鞋的,敏锐的老板便会在女鞋区多放些半跟鞋垫和脚踝磨损修复霜。可见,数字化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供应链的优化以及店内货架与商品摆放的人性化。
-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 A.智能无人零售让超市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善解人意
- B.智能无人零售给线下实体商店的发展前景增添亮色
- C.智能无人零售能够对用户购买行为进行记录与描画
- D.智能无人零售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更良好的购物体验
解析
- 文段先介绍智能化无人超市的特点是客人从进门到出门,一举一动都会被数字化,并且被捕捉记录,接着指出信息回流到云端可以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举例论证,,指出数字化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供应链的优化以及店内货架与商品摆放的人性化
强调智能化无人超市的数字化对超市的积极作用。
。 - 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优化商品供应链”对应“聪明”,“人性化”对应“善解人意”。
- B项:“发展前景”属于无中生有。C项:“进行记录与描画”是智能无人超市的特点,非重点。D项:“消费者”话题错误,文段尾句强调的是给“超市”所带来的好处,而非“消费者”。
- 因此,选择A选项。
例10:(2025国家)足够的执法权限是基层治理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权限不足,可能导致基层执法需求与实际权力配置之间存在较大张力,让基层治理陷入“看得见的管不着”的低效治理困境;但权限如果过度下放,又可能出现“接不住、管不好”的现象。因此,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执法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和制度,确保执法职能精准划转、行政职权科学配置;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完善基层执法事项基准库,建立基层执法事项指导目录,确保执法事项在基层供需精准对接、有效贯通执行、全面落实落细。
-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基层治理应:
- A.重视“基层执法”,提升基层执法服务效果
- B.围绕“精准赋权”,科学动态调整执法权属
- C.加快“权限下放”,精准对接基层执法需求
- D.调整“执法目录”,落实落细基层执法事项
解析
- 文段开篇介绍足够的执法权限对于基层治理高效运行的重要性,接着从两方面进行论证,介绍权限不足和权限过度下放对基层治理的负面影响,最后通过“”进行总结,强调一方面要完善执法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和制度,确保执法职能精准划转等,另一方面要完善基层执法事项基准库,建立基层执法事项指导目录,确保执法事项在基层供需精准对接等。
- 故文段由结论词引导中心句,通过强调执法权限需通过完善执法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基层执法事项基准库等措施实现精准化,对应B项。
- A项:偏离文段核心话题“执法权限”,排除。
- C项:“权限下放”对应结论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 D项:偏离文段核心话题“执法权限”,且“执法目录”“基层执法事项”仅对应“另一方面”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
- 故正确答案为B。
例11:(2020四川)或许是深受农业文明影响的缘故,中国古典艺术始终缠绕着一种对花草植物的敏感。林徽因说:“惜花、解花太东方,亲昵自然,含着人性的细致是东方传统的情绪。”我们都会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但未必所有人都知道,所谓“蒹葭”,就是我们熟悉的芦苇。《诗经》 里的世界,其实并不遥远。“参差荇菜”“南有乔木”“桃之夭夭”“彼黍离离” ,这先秦时代的民歌,几乎首首离不开植物,一风一雨、一稼一穑,遍布着草木的声息,以至于《诗经》里的植物花卉,也成为一门学问,吸引一代代的学人研究考证。
-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 A.中国古典艺术深受农业文明的影响
- B.花草植物是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元素
- C.先秦民歌以花草植物为最主要的描写对象
- D.《诗经》为古代学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解析
- 文段第一句话“或许是深受农业文明影响的”指出一个原因,即“中国古典艺术始终缠绕着一种对花草植物的敏感”为结论。即因为深受农业文明影响,所以中国古典艺术始终缠绕着一种对花草植物的敏感。
- 接着引用林徽因的观点和《诗经》举例说明中国古典艺术与花草植物的紧密关系。
- 故文段重点强调中国古典艺术与花草植物的紧密关系。
- 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中国古典艺术始终缠绕着一种对花草植物的敏感”的同义替换。
- A项:为结论的原因,排除。
- C项:“先秦民歌”属于后文解释说明的部分,非重点。
- D项:《诗经》相关内容是为了论证花草植物在中国古典艺术中的重要性,属于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
- 因此,选择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