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模式
词义辨析
一、形近词、音近词
1、题型特征:选项中的词语不仅字形相近,有的甚至连发音都相同,例如“推脱”和“推托”但用法不同。这类题目比较具有迷惑性,难度较高。
2、解题思路:组词法、拆分法。
- (1)
- 。例如,“推脱”和“推托”,我们常说 “推脱责任“ (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去做), “推托请求” (不是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去做)。
- (2)
- ,例如 “精巧” 和 “精致” , “巧” 侧重在强调巧妙、玲珑; “致”,侧重强调别致、新奇。再比如 “消亡” 和 “灭亡” ,消亡的 “消” 强调有一个消失的过程,而灭亡的 “灭” 则不强调过程,例如恐龙灭亡,可以是一瞬间的事情。
- (1)
例1:(2015 国考) 作为全国最高的货币管理机构,央行独具优势,拥有 “惯看秋月春风”的______ ,由此而一展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的 “定力” 是毫无疑问的。不过,一旦说到的 “精准发力” ,央行究竟是为了稳定预测,还是真的自信能 “精确打击” ,倒是值得_______一番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气度 琢磨 B.气概 捉摸
C.气质 期待 D.气派 商榷
:A 项 “气度” 的 “度” 可组词 “风度” “大度” “度量” 等,与原文 “惯看秋月春风” 及后文的 “定力” 相对应,表现出 “作为全国最高的货币管理机构” 的气定神闲。
B 项 “气概” 可以组词为 “英雄气概” ,可见 “气概” 常用以表达勇敢气魄,与原文语义不符,排除。
C项 “气质” 可以组词为 “领袖气质” 、 “淑女气质” 等,主要表达一种个性特征,不能用 “惯看秋月春风” 来形容,故排除;
D项 “气派” 的 “派” 组词为 “派头” ,常用于形容气质或者形容神气的样子,不如A项 “气度” 恰当。
第二空, “琢磨” 意为反复思考,即对央行精准发力的目的和效果这一问题需要反复思考,语义恰当。故正确答案为 A。
- 例2:①中国各族人民共同_____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_____。
- ③夜晚来了我还依然_____眼睛,因为我看见了你留在月光下的痕迹。
-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制造 过渡 打开 B.创造 过渡 睁着
- C.创造 过度 闭着 D.组建 过度 张开
:从第二空入手,辨析 “过度” 和 “过渡” 。前者侧重于超过适当的限度,后者侧重于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结合题干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应该属于两个不同阶段的逐渐变化,应选择 “过渡” ,排除C、D两项;
再看第三空, “打开” 侧重于动作方式, “睁着” 侧重于状态,根据题干应选择夜晚来临时眼睛的状态,应选择 “睁着” ,排除A项。故本题答案为B项。
二、固定搭配
考查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用语的习惯搭配和一些专业领域里特殊用语的固定搭配上。这一类题通常没有太多技巧可言,主要靠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有些词语虽然基本意思相同,但是由于人们的使用习惯不同,有的经常与某些词语搭配使用,有的则不能与某些词语搭配使用,从而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
比如要搭配【吸纳,采纳】群众意见,两个词都可以搭配,但在官媒文章“吸纳群众意见”已经是常见的固定搭配,因此“吸纳”更好。
1、题型特征:选项和题干中有常见常用的固定搭配。
2、解题思路:
- (1):注意主语、谓语、宾语的搭配
- ①
- ②
- (2)
- ①,例如:爱护环境/爱惜羽毛、人烟稀少/资源稀缺
- ②,例如: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协同发展。
- ③当出现 “和” “及” “与” 引导的时,可能要求所填词语能够搭配多个词语
- (1):注意主语、谓语、宾语的搭配
例3:(2014联考) 近代中外历史告诉我们,群众的民主权力就像一切个人权力一样,当它没有受到_______的宪政约束时,很容易转变为它的反面,成为一种暴虐的权力。因此,许多思想家对于各种群众领袖挟民意而独裁的负面作用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严格 嗤之以鼻 B.良好 讳莫如深
C.恰当 忧心忡忡 D.普遍 谈虎色变
:第一空形容 “宪政约束” ,选项的前4个词均可。此题的突破口在于第二空。分析选项可以发现,4个成语的语义侧重均不相同。
A项 “嗤之以鼻” 意为用鼻子发出像冷笑的吭气声,表示鄙视、轻蔑。
B 项 “讳莫如深” 意为隐瞒得很严实,唯恐泄露,表示隐瞒。
C项的“忧心忡忡”意为心事重重,忧虑不安,重在担忧。
D项“谈虎色变”意为一提到可怕的事情就神情紧张,连脸色都变了,重在害怕。
在文段中找到词语搭配的主语名词——许多思想家。思想家对暴民独裁的负面作用一般是忧虑,即忧国忧民,而不是鄙视、隐瞒、害怕。故正确答案为C。
- 例4:湿地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美。湿地的自然景观是湿地自然而然、自足自得的自然之性的_______,是大自然的________造就的自然生态平衡之美。
-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彰显 鬼斧神工
- B. 显现 沧海桑田
- C. 凸显 开天辟地
- D. 展现 精雕细琢
:本题可从第二空人手 , 横线处搭配“大自然”, 表示湿地之美是大自然造就的 ,自然而生的语义 , 对应选项。
A 项“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 , 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 与 “大自然” 搭配恰当 , 符合文段语境 , 当选。
B 项 “沧海桑田” 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 , 或者变化较快。
C 项 “开天辟地” 表示有史以来的 , 均与文段语义无关 , 排除。
D 项 “精雕细琢” 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 , 认真细致 , 一般搭配主体为人 , 与“大自然”搭配不当, 排除。
第一空 , 代入验证 , “彰显” 指明显、显著 , 鲜明地显示 , 表达 “湿地是大自然之美的体现” , 且与前文 “湿地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美” 相对应 , 符合文段语境。故正确答案为 A。
三、程度轻重
1、题型特征:词义的轻重往往表现在同义词中,常与递进关联词结合考查。
2、解题思路:。
比如
: “失望” 和 “绝望” ,都表示不能够满足的意思, “失望” 指失去了希望; “绝望” 彻底的不再抱有希望。所以 “失望” 程度较轻。再比如
: “损坏” 和 “毁坏” , “损坏” 指程度较轻的破坏、损失, “毁坏” 指性质较严重的破坏。所以 “毁坏” 程度较重。
例5:(2008湖南) 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工作机动上的个体差异是明显的。比如,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个人,洛克菲勒一生追求财富,圣雄干死一生粗布缠身,人生目标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差甚远 B.各有所长
C.截然不同 D.南辕北辙
:A项 “相差甚远” 和C项 “截然不同” 都有强调不同的意思,但 “截然不同”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比 “相差甚远” 词义更重,更契合题意,排除A项。
题干中强调的是人生目标的差异性,B项 “各有所长” 未体现差异性;D项 “南辕北辙”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项。
- 例6:(2014 国考) “假说” 在没有事实验证的情况下还不是科学理论。现有的科学知识和理论远不是事实的全部,而我们的许多科学家在从事研究工作时,总是_______于现有的一些学说,只是试图用实验结果来证明这些假说的合理性,而不是设法去________它。实际上,许多流行的假说与科学理论必须符合客观实际、逻辑严谨、没有矛盾的要求,_________。
-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受制 反驳 背道而驰 B.局限 排斥 针锋相对
- C.纠结 求证 大相径庭 D.拘泥 否定 相去甚远
:第一空,C项 “纠结” 一词过于口语化,且与“学说”搭配不当,故排除。
第二空从 “只是……而不是……” 的反义并列可知,空格处应填的词与 “证明” 语义相反,且搭配 “它“(假说),故排除B项 “排斥” 。
第三空,对比A、D两项可知, “背道而驰” 与 “相去甚远” 二者的程度不同,前者表示完全相反,后者仅表示差别比较大。结合文段材料,A项 “背道而驰” 意味着这些流行的假说是 “不符合客观实际” “没有逻辑” “前后矛盾” ,这种表述过于严重,因此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D。
四、感情色彩
1、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三种:褒义、贬义、中性。比如 “摘取” 、 “染指” ,前者是褒义词,后者为贬义词。
2、题型特征:文段和选项中的词语有明显的感情倾向。
3、解题思路:。比如 “粉墨登场” ,含贬义,只能用于某人物经过一番包装后登上政治舞台。
4、注意:感情色彩还有一种特殊用法,即。就是采用说反话的方法,把带有贬斥、憎恶等贬义感情的词灵活运用,临时转化为赞许、表扬的感情。更具讽刺性,效果更突出。而贬词褒用,更需要仔细分析语境,常常用引号来提示。
例7:(2015 国考)相对于其他作品,史书有太多芜杂的琐碎记载,把主线_____得有些模糊不清。然而细节有细节的______之处,因为虽然撰写史书的史官难免受到某些思维导向的影响,有意无意地隐此扬彼,但所谓 “细节之中有魔鬼” ,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总会在一些细节之中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遮蔽 精妙 若隐若现 B.隐藏 奇巧 跃然纸上
C.衬托 精彩 昭然若揭 D.叙述 可爱 露出马脚
:此题第三空为突破口。首先判断各选项词语的词性,A项 “若隐若现” 与B项 “跃然纸上” 均为中性词。
C项 “昭然若揭” 常用以形容坏事、坏心思等非常清楚地显露出来;D项 “露出马脚” 意指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或内情无意中泄露出来。
C、D两项的语境偏向消极。然而文段仅为对史书的中性描述,并无明显的感情倾向,所以排除C、D。
对比A、B两项,第一空用 “遮蔽” 搭配后文的 “模糊不清” 更为恰当, “隐藏” 侧重于找不到,而非模糊不清,由此排除B项。故正确答案为 A。
- 例8:东汉末年,紫檀被作为一种香料由外邦进贡给皇室,但是直到唐代,才开始在宫廷器玩中崭露头角。同时,清初手工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统治者的推崇,对紫檀家具的发展也起到了 “_____” 的作用。
-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推波助澜 B. 一锤定音
- C. 举足轻重 D. 画龙点睛
:首先从语义上分析,B项 “一锤定音” 指的是一句话决定, “画龙点睛” 指关键点的出现,与文意不符,排除。
文段主要强调统治者对紫檀家具的喜爱起到了推动作用,A项 “推波助澜” 虽然是贬义词,指的是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但是置于文段中,用引号来贬词褒用,体现推崇的意义和作用,符合语境。故本题答案为A项。
五、适用范围
1、
- (1)范围大小:比如边疆和边境都指靠近国境的地区,但边疆的范围比边境大。
- (2)搭配对象:比如爱护用于对人或物的保护,是上对下。爱戴只能用于人,且限于下对上。
- (3)语境适用:比如安之若素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而随遇而安则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
- (4)抽象具体:比如“采用”适用对象广,可以是抽象,也可以是具体;“采纳”适用对象窄,一般用于某些抽象事物。
2、具体运用(巧用造句法):适用范围就是找词语运用的环境,这类词语一般都是我们较熟悉的词,所以,在做题时如果是区别两个词的适用范围,我们可以用造句法。利用是否适合。
例如
:让这些_____的幸福陪伴在身边,如影随形。我们日复一日奔波在平凡的生活中,似乎忘了停下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微小 细小】在这个语境中,空处所跟的对象是“幸福”,一个抽象名词。微小和细小含义其实差不太多。但是细小是指窄、体积小的实物,我们一般都会说“细小的某种物体”,跟的是具体名词,而微小生活中一般和抽象名词一起用居多,比如“微小的希望”、“微小的幸福”等。所以在这个语境当中,很显然,用微小更合适。
例9:(2019国考)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是一个褒义的字眼。一个年轻人处事得当,会被说老练、老成。但是进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沿袭了数千年的观念,短短数十年_______。年龄大、资历老逐渐不再是一种优势,有时反而成了学习新事物的一种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土崩瓦解 羁绊 B. 灰飞烟灭 累赘
C. 化为乌有 阻力 D. 分崩离析 弊端
:第一空,横线处所填成语与 “观念” 搭配,由转折关联词 “但是” 可知,文段强调 “老” 是褒义的这一传统观念,在互联网时代不再被人们认同,被逐渐瓦解,A项 “土崩瓦解” 指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事物的分裂,置于此处用以强调旧观念的瓦解,符合文意;
B项 “灰飞烟灭” 比喻事物消失净尽、C项 “化为乌有” 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置于此处程度过重,文段并未体现 “老是褒义的字眼” 这一观念已完全消失,与文意不符,排除;
D项 ,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反而”提示反向递进,“羁绊”指束缚牵制,与前文的“优势”构成对应,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 例10:(2021广东)正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以无比巨大的热情投入改革,以只争朝夕的劲头______改革,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探路改革,才令改革开放的大潮澎湃不息,蔚为壮观,______出令世界惊叹的成就。
-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推动 创建 B. 参与 创造
- C. 推进 构建 D. 参加 制造
:第一空,横线处搭配“改革”且对应“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探路改革”,根据逻辑上的顺承关系,应先“加入改革”,再“探路改革”,故横线处要体现出“加入”的语义,B项“参与”、D项“参加”均符合文意,即对改革有热情、积极参与、进而探路改革,逻辑通顺,保留。A项“推动”指使事物前进,C项“推进”指向前进,填入横线处与后文矛盾,应该是先“加入”,再“探路”,从而“推进、推动”,均排除。
第二空,横线处搭配“成就”,B项“创造出令世界惊叹的成就”,符合文意,当选。D项“制造”一指用人工使原材料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如制造机器、制造化肥;二指人为地造成某种气氛或局面等(含贬义),如制造纠纷、制造紧张气氛,与“成就”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