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语句填空

  1. 考查频次:一般,一套题目中考查1-2题。
  2. 题型特征:文段画横线空出一个句子要求填写
  3. 提问方式:“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4. 解题原则
    1. ,即所填语句要和文段的核心话题保持一致
    2. ,即要保持与前后文的写作脉络相一致
  5. 解题思路:根据以下方面具体分析。
    1. :确定该句子的主体,要和上下文的内容保持一致(就近原则)
    2. :分析该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总结/转折/过渡/其他)
    3. :确定句子的语言色彩(褒义还是贬义等)
      1. :
        1. 第一种开头:应起到代表文段主旨作用,总领全文,与文段构成总分关系。比如第一句话是我很喜欢某样物品,然后从各个方面阐述为什么喜欢。
        2. 第二种开头:跟全文没有关联,只是为了引出第二句,即引出下文,“启下”的作用。
        3. 一般要根据文段大意,结合下一句话的意思,结合来帮助选择。
      2. :
        1. 大概率是代表文段主旨(总结全文)或“承上”的作用。一般要根据文段大意,结合前一句话的意思,然后根据来帮助选择。
        1. 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也可能只有 “承上” 或只有 “启下” 。重点抓住前后两句话的

例题解析

  1. 例1:(2018上海)____________,画家以手中笔墨,抒发胸中逸气,作品倾注着作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国画是通过形象、意象、兴象而达到移情言志的目的。绝似物象的绘画、绝不似物象的绘画都不是真正的艺术,唯有有感而发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兴象作品才为上乘之作。如果偏离了以情感为基础的意象、兴象理念的表述,中国画就失去了生命。中国画需要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才能赋予其抒情诗般的意境。
  2.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3. A.中国画重视意象
  4. B.意象是绘画的生命
  5. C.中国画不单纯描写自然
  6. D.中国画注重一己情感的表达
:横线在文段开头,应起到代表文段主旨或 “启下” 的作用。
通读文段,发现“中国画”是关键词,排除B。
对比ACD,再次通读文段,发现 “...移情言志...” 、 “...以情感为基础...” 、 “...抒情诗般的...” ,都提到了情感, “情感” 也是关键词,所以选D。

  1. 例2:(2023广东)农村生态文明建设,____________。一是必须加速由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清洁循环的集约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建立全产业链绿色化农业发展模式。二是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积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提高禽畜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 以下句子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
  3. A.必须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
  4. B.必须大力推进绿色循环农业发展
  5. C.必须充分利用科技研发促进农业生产
  6. D.必须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价值导向
:横线出现在文段开头,需结合后文内容进行分析。后文围绕两个方面论述,一是必须转变为清洁循环的集约型农业发展方式,二是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积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这两个方面都围绕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展开,对应B项。
A项 “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 、D项 “树立价值导向” 文段均未提及,无中生有,且均偏离核心话题 “循环” ,排除;C项, “科技研发” 仅对应后文第一部分内容,表述片面,排除。

  1. 例3:(2021安徽)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城市文化地标______________,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
  2.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3. A.大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以形神兼备的呈现方式
  4. B.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
  5. C.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或各类时髦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
  6. D.承载着无法替代的人文价值,满足着公众的审美旨趣和美好期待
: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需考虑与前后文的衔接。
文引出城市文化地标的话题,点出城市文化地标具有代表性,见证着一个地方的过去,标记着一个地方的风格。
指出城市文化地标是一个能让人们产生城市内情感连接、文化认同的精神、文化象征,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并举例说明当下很多城市文化地标成为名片的例子。
因此横线处要承接前后文,表达城市文化地标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过去及风格,且城市文化地标是一个具有城市地方特色的名片的语义,对应B项。
A项,“自然环境”无中生有,排除;C项,“视觉效果”“各类时髦文化元素”无中生有,排除;D项,“满足着公众的审美旨趣和美好期待”无中生有,且没有指出城市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的独特象征地位,无法和后文衔接,排除。选B。

  1. 例4:(2019国考)中星16号是我国首颗成功发射的高通量通信卫星。在这颗通信卫星上,首次使用了Ka频段宽带通信技术。卫星容量其实就像公路一样,原来通信卫星的C频段以及Ku频段最多只能容纳两辆车同时前进,所能运载的货物(也就是信息数据)是有限的。但是Ka频段的卫星容量则要大很多,它可以同时行驶10辆或者更多的汽车。这项技术的突破,______,特别是在地面通信网络无法覆盖的地区,以及飞机、高铁、轮船等交通工具上,都可以实现宽带通信。
  2.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3. A.意味着未来通过通信卫星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宽带上网
  4. B.预示着我国自主研发技术已打破国外垄断通信的局面
  5. C.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主通信卫星宽带的广泛应用
  6. D.填补了我国通信卫星在多频段通信技术领域的空白
:横线处于一个长句当中,需考虑与前后文的衔接,
后文主要讲的是“不同的地区和场所都可以实现宽带通信”,B项无关,排除。D项无关,排除。对比A和C,C项“广泛应用”更多指的是应用领域,而A项的“随时随地”和“不同的地区和场所都可以实现宽带通信”更贴切。选A。

  1. 例5:(2018国考)进行骨髓移植的前提条件是有配型成功的捐赠者。双胞胎配型成功几率最高,兄弟姐妹也有可能。但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兄弟姐妹且能配型成功的概率也非常低。另外,父母和子女之间骨髓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几乎为零。因此,绝大多数患者都必须依赖不认识的志愿者配型。非亲缘关系骨髓配型成功的几率只有几十万至几百万分之一,_______ 。
  2.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3. A.即使这样,骨髓移植仍是大多数血液疾病患者的唯一希望
  4. B.如果冒着风险使用不完美的配型,成功率自然会大为降低
  5. C.骨髓库里志愿者样本的多少,直接决定着病人找到合适配型的几率
  6. D.志愿者捐献固然很重要,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也是当务之急
:横线在文段末尾,大概率是代表文段主旨或 “承上” 的作用。通读文段,倒数第二句话, "因此,绝大多数患者都必须依赖不认识的志愿者配型" 为关键句, “志愿者” 是关键词。
A项不包含 “志愿者” ,排除A。B项,不包含 “志愿者” ,排除B。C和D都讲到了 “志愿者” ,但D项的关注点在于 “国家相关政策” ,前文并没有涉及 “国家政策” ,所以排除D项。C项提到了 “志愿者样本” 和 “合适配型” ,既和 “志愿者” 关键词对应,也和前文提到的 “配型成功” 相对应,选C。

  1. 例6:(2021山东)早期人们对质量的认识并不清晰,质量管理专家给出的质量定义也不统一,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质量是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这是从生产角度来定义的质量,即强调产品要达到规定要求或标准。20世纪6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提出,质量是产品的适应性,强调产品要适合用户的使用需要,任何产品如果不能满足顾客需要,不管它多么符合产品标准,也不是好的质量,这是人们首次从用户的角度认识和定义质量。_________________,这是质量观的一次重大转变。
  2.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3. A.从满足生产需求转变到供给需求
  4. B.从对产品的保量要求转变到保质要求
  5. C.从强调产品转变到强调服务
  6. D.从关注生产方转变到关注需求方
:横线位于文段结尾,是对前文的总结。前文首先指出早期人们对质量认识不清晰,,强调产品要达到规定要求或标准。接着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专家提出产品要适合用户的需求,即
由此可知,横线前主要强调人们对质量的定义从生产方的角度转向用户需求的角度,即 “从关注生产方转变到关注需求方” ,对应D项。
A项,偷换概念, “供给需求” 是产品的供给方的需求,而文段说的是 “从用户的角度认识和定义质量” ,是关注用户的需求,排除;B项, “保量要求” 无中生有,排除;C项,文段说的是 “适合用户的使用需要” “从用户的角度认识和定义质量” ,即关注需求方,选项中的 “服务” 只是用户需求中的一个方面,范围缩小,排除。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