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条件关系

一、条件词

  1. 1、常用格式、除非……否则不……、除非……才……
    1. :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公务员。这句考上公务员的必要条件是好好学习。由此可见,必要条件关系的本质是对策)。
  2. 2、变体格式型:只有才考试题型单一,因此出现变体的对策形式。
    1. ,A是对策。
    2. ,B是对策;
    3. :想要考上公务员,必须好好学习。这句还是强调对策。

二、解题技巧

  1. 1、一般来说,文段有必要条件关系引导的句子出现,很可能是文段的主旨句。条件关系中
  2. 2、“只有”可能会被省略,要学会在语句中加上这个词

三、随笔练习

  1. 例1:(2019山西事业单位)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农业面临的竞争首先是科技竞争。只有尽快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能不断推广大批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我国将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将在粮食主产区推广50个优质高产高效品种和 10项关键技术。这些品种和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都需要高素质的农民。为此,国家已经决定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在全国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将培训农民超过 1 亿人次。
  2.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强调( )
  3. A.农民亟需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4. B.国家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5. C.发展科技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6. D.每年有大量农民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首先根据设问“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强调”确定此题为意图判断题,接下来就是阅读材料寻找主旨。材料句讲了农业面临的问题是科技竞争。第二句讲了要想解决科技问题,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第三句和第四句讲了高素质农民的重要性。第五句讲了我国已经开始培养高素质的农民。阅读材料整体可知,均是在围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在展开,由此可见,,是我们要找的主旨句。根据主旨句做合理的引申,可知正确答案为A选项。

  1. 例2:(2019国考)我国要在 21 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科学文化建设将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必要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表现在对既往文化贡献与价值的认同上,表现在融汇各种优质的文化资源、创造新文化的信心和决心上。尽管全面挖掘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因素、充分认识我国历史上对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十分必要,更需要思考如何在未来的科学发展和科学文化建设上,做出对世界有重要贡献的新成就,这应该是增强文化自信更重要的一个方面。
  2.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3. A. 文化自信表现在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创新上
  4. B. 科学文化发展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
  5. C. 判断中国科学发展对世界所做贡献的标准
  6. D. 科学文化建设中增强文化自信的途径
:首句论述背景引出话题,指出“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接着指出如何进行科学文化建设,即“增强文化自信”,结合,可知文段话题在逐步深入。第二句解释什么是“文化自信”,第四句则通过转折关联词以及递进关联词提出了话题落脚重点,“更需要思考……增强文化自信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即文段最后探讨的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因此选D

  1. 例3:(2021广东选调)古人云:“道不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建设文化强国,必不能抛弃传统文化。更不能盲目沉溺在对外来事物迷离含混的幻想之中。相反,我们首先要坚守自己的长处。同时要懂得交流、借鉴、分析和辨别异质文明和他者文化的“表象”与“根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3. A. 对待传统的旧有文化,我们应该去粗取精
  4. B. 对待异质文明和他者文化,我们应该兼容并包
  5. C. 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应吸收和借鉴中外文明成果
  6. D. 建设文化强国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段开篇引用诗句,并提出建设文化强国不应抛弃传统文化,也不应盲目沉溺外来文化。接着通过“要”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对策,即要吸收借鉴其他文化。尾句通过必要条件关联词“只有这样,才······”,“只有这样”对应的是上文对策。故文段主旨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应“要坚守自己的长处,同时要交流、借鉴、分析和辨别异质文明和他者文化”。
,对比选项。C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A项和B项缺少核心话题词“建设文化强国”。D项表意不明,没有提到文段的具体对策。

  1. 例4:(2016福建事业单位)公租房演变成人才公寓,新郑市绝非首批人才公租房就面向了知名企业的精英,此外,广东、重庆也有类似案例。这种做法违背了“为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兜底”的初衷,不仅没有助于解决住房问题,还加剧了城市各阶层的分化。即便公租房供不应求,也应该通过摇号等措施公平分配,而非随意变通甚至曲解、异化公租房政策。
  2. 下列哪一项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
  3. A. 公租房变成人才公寓是对公租房本质的异化
  4. B. 把公租房当做人才公寓,使公租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5. C. 应对公租房进行公平分配
  6. D. 住房是人们在城市生存的必要条件。
:这是一道中心理解题。文段首句提出现象“公租房演变成人才公寓”,接着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危害,文段尾句通过“应该”引导出对策,即公租房要通过摇号措施公平分配。对策句即为文段的中心句,C项是对对策的同义表达,为正确答案。
A项对应“而非”后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项,属于问题表述,排除。
D项无中生有,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