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读得准

一、关键词——主体、客体

主体:行为和活动的发出者
客体:行为和活动作用的对象。

  1. :计划火烧是指利用可控的林火,对森林可燃物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烧除,以减少森林火灾的一项常用管理措施和经营行为。
  2. A.为阻断森林大火蔓延,果断采取行动,在火场外围人工烧出了一条 50 米宽的防火隔离带
    1. 注意:
    2. 1.主客体不符合的选项一定不符合定义!
    3. 2.不是每题一定都有主体和客体,但是出现了要重点看!
    4. 3.出现范围越小越明确的主客体,尤其重要
    1. 1.行政机关:各级政府(国务院……街道办/乡镇政府、公安等)
    2. 2.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地方人大
    3. 3.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
    4. 4.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科研所、广播新闻出版等
    5. 5.社会组织:商会(浙商会)、协会(消费者协会)

二、句式——引导的内容重点看

  1. 当以下出现时,很有可能设置考点,需要圈画并与选项做对应:
    1. 表示的引导词:通过、利用等。
    2. 表示的引导词:因为、由于等。
    3. 表示的引导词:当……时、在……时等。
    4. 表示的引导词:当……时/在……之前/后等。
    5. 表示的引导词:导致/从而/使得等。

三、随笔练习

  1. 例1:(2017 江西)劳动争议是指在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劳动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2.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劳动争议的是:
  3. A.职工小周因工作调动的问题与当地劳动部门发生争执
  4. B.某企业职工小张和小李因工作上意见不合而产生矛盾
  5. C.两个单位之间因职工小刘的借调问题而产生矛盾
  6. D.职工老王因工伤未能获得保险赔偿而与工厂争执
。题干中“在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即。逐一分析选项。
A 项:起争执的主体为“职工小周和当地劳动部门”,劳动部门不是“劳动力使用者”,而是劳动力使用者的管理部门,不符合定义,排除。
B 项:起争执的主体是“职工小张和小李”,没有“劳动力使用者”,不符合定义,排除。
C 项:起争执的主体是“两个单位”,没有“劳动者”,不符合定义,排除。
D 项:起争执的主体是“职工老王和工厂”,分别属于“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符合定义,当选故正确答案为 D。

  1. 例2:(2018 国考)系统脱敏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法,当患者面前出现引起焦虑和恐惧的刺激物时,引导患者放松,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该刺激物产生病理性反应。它包括快速脱敏法和接触脱敏法等。前者是治疗者陪伴病人置身于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直到病人不再紧张为止。后者是通过示范,让病人逐渐与所惧怕的对象接触,最终达到克服恐惧的目的。
  2. 根据上述定义,如果要治疗一名特别害怕蛇的孩子,下列治疗方法中属于接触脱敏法的是( )
  3. A.让孩子旁观别人触摸、拿起和放下蛇的过程后,再慢慢让孩子逐渐接近和触摸蛇
  4. B.带孩子去室内蛇类养殖场,看各种不同种类的蛇,看多了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5. C.给孩子讲有关蛇的有趣的童话故事,引发孩子开心的情绪,逐渐减少对蛇的恐惧
  6. D.录下孩子看见蛇后恐惧害怕的表情和动作,然后一遍又一遍地把这些视频放给孩子看
:“”“”。逐一分析选项。
A 项:让孩子旁观别人触摸、拿起和放下蛇,符合“示范接触孩子所恐惧的对象”,再慢慢让孩子逐渐接近和触摸蛇,符合“让病人逐渐与所惧怕的对象接触”,最终克服恐惧,符合定义,当选。
B 项:带孩子去室内蛇类养殖场看各种不同的蛇,没有体现示范与蛇的接触,不符合定义,排除。
C 项:给孩子讲有关蛇的童话故事,既没有体现示范与蛇的接触,也没有体现让孩子直接接触所惧怕的对象,不符合定义,排除。
D 项:录下孩子看见蛇后恐惧害怕的表情和动作,放给孩子看,给孩子看的是视频而不是真的蛇,没有体现通过示范,让孩子与蛇接触,不符合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