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模式
日常结论
一、日常结论定义
- 公考行测判断推理当中,有一类或然性推理类的题目,我们把它叫做“日常结论”。这类题的推理方式不是依据某些定理公式直接推导出最终结论的,它更类似于不完全归纳和概括,只要符合题干逻辑,结论即成立。
- 具体来说日常结论是指在题干中列举大量的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然后让我们从中得出(或无法得出)某个结论。
-
比如
- ①当我们看到燕子低飞,我们就能得出“即将有雨”的结论。
- ②当我们看到家家有电视,到家家有电脑,我们自然会得出“科技在进步”的结论。
- 事实上这类或然性推理的题目,尽管没有定理和公式,但是却并不复杂,做题选答案时,我们主要思考的就是结论的合理性
- 。
- 题干特点:类言语、逻辑关联词较少或未出现逻辑关联词。
- 设问方式: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上述论述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据此无法推出的是?
- 选项特征:没有可以翻译的选项或者通过翻译无法解题。
二、解题思路
- 1、代入法:一般来说,我们会尝试将选项代入到题干中,看选项是否与题干表述内容相吻合;
- 2、不选原则:
- (1)无中生有:题干未提及,选项提到了。话题不一致
- (2)逻辑错误:如:①A导致B,选项为B导致A;②A可以推B,选项说只有A可以推B;
- (3)偷换概念:如选项看上去是原文中摘抄的句子,但从中偷换了某一个词,如题干为“大豆的产量”,选项为“大豆的价格”。
- 3、整体优先原则:对题干整体的概括优先于对题干局部的描述。有些题目,四个选项似乎都能在题干中找到依据,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运用整体优先原则了,在四个答案中,进行从优选择。
- 4、从弱原则:中国人说话讲究中庸,就是不把话说满了,这在题目里也有大量体现,那就是正确答案通常是一些可能性的选项或者是一些肯定程度比较低的选项。
- 5、慎选词汇:
- (1)过于绝对的词汇:肯定、一定、绝对、必须、所有、最、只要就、只有才;正确答案通常要符合从弱原则,那么这些过于绝对的很大概率不是正确答案。
- (2)表示比较的词汇:比……,越来越……,更……;那是因为这些词自身可能隐含了一些题干所不明确的前提或语义。如题干只提到“A 很好”,选项说“A 比 B 更好”。
- (3)范围的扩大:不允许扩大范围,如李白喜欢扩大,“白发三千丈”是范围的扩大。
这类词汇出现的选项,如果不是没得选,那一定不会优先考虑,它并没有多么符合逻辑。
三、随笔练习
例1:(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事业单位)许多上了年纪的老北京都对小时候庙会上看到的各种绝活念念不忘。如今,这些绝活有了更为正式的称呼——民间艺术。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国民俗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城市环境不断变化,人们兴趣爱好快速分流和转移,加上民间艺术人才逐渐流失,这一切都使民间艺术发展面临困境。
-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
- A. 市场化是民间艺术的出路
- B. 民俗文化需要抢救性保护
- C. 城市建设应突出文化特色
- D. 应提高民间艺术人才的社会地位
解析
- 日常结论题,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
- A项:题干没有提到市场化,无中生有,排除;
- B项:从“中国民俗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可推出民俗文化需要抢救性保护,当选;
- C项:题中并未涉及到城市建设,无中生有,排除;
- D项:题干只提到民间艺术人才逐渐消失,其原因不一定是地位低,不能推出,排除。
- 故正确答案为B。
例2:(2020年湖南)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形态的演变,出现了一种“深度造假”新现象,这一现象是指经过处理的视频,或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其他数字内容,它们会产生看似真实的虚假图像和声音。2019年初,某国际知名人工智能杂志的一篇文章提到:人工智能基金会筹集了1000万美元,开发了一套系统工具,能够通过人工审核或机器学习来识别诸如深度造假之类的欺骗性恶意内容。这篇文章还介绍了一家总部位于荷兰的科技初创公司努力将对抗性机器学习“作为探测深度造假的主要工具”。
- 由此可以推出:
- A.“深度造假”的技术往往是领先于最新的检测技术的
- B.我们依靠技术进步才能解决“深度造假”带来的挑战
- C.人类无法像人工智能那样能识别出“深度造假”现象
- D.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来检测虚假或欺骗性内容
解析
- A项:题干中指出“开发了一套系统工具,能够通过人工审核或机器学习来识别诸如深度造假之类的欺骗性恶意内容”,选项中是“深度造假”的技术领先于最新的检测技术,题干中并未对“深度造假”技术和检测技术进行比较,无法判断谁更领先,无法推出,排除;
- B项:题干中指出开发的工具可以识别和探测深度造假,只是说明针对“深度造假”现象,技术进步可以解决,但没有提及我们是否只能依靠技术进步才能解决“深度造假”现象,逻辑错误,排除;
- C项:题干中指出“开发了一套系统工具,能够通过人工审核或机器学习来识别诸如深度造假之类的欺骗性恶意内容”,选项中是人类无法像人工智能那样能识别出“深度造假”现象,题干中并未对人类和人工智能的识别水平进行比较,无法推出,排除;
- D项:根据最后一句可知,机器学习可作为识别和探测深度造假的主要工具,机器学习属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推出人工智能技术能用来检测虚假或欺骗性内容,该项属于最后一句的同义替换,可以推出,当选。
例3:(2018北京)据介绍,北半球人口相对密集,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不断推高碳排放量,因此北半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2013年已达到400PPM这一标杆水平。相对来说,南半球人类活动较少,而南极洲更是人烟稀少,但即便如此,2017年6月南极洲的二氧化碳浓度也达到了400PPM这一标杆值。
-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已经深入到极地
- B.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南极洲地貌有深远影响
- C.南极洲二氧化碳浓度不会再降到400PPM以下
- D.北极的二氧化碳浓度在4、5年前就远超南极
解析
- 日常推理题,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
- A项:南极洲人烟稀少但二氧化碳浓度仍达到了400PPM这一标杆值,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已经深入到极地,可以推出,当选;
- B项:题干只是提到南极洲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400PPM这一标杆值,并没有提到达到这个数值以后的具体影响,对南极洲地貌是否有深远影响不得而知,无中生有,排除;
- C项:题干只是说南极洲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400PPM这一标杆值,没有提到以后会不会再降下去,无中生有,排除;
- D项:题干说的是北半球在2013年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400PPM这一标杆值,而南极洲在2017年才达到这个值,但通过北半球的平均情况无法得出北极是否远超于南极,选项叙述程度比较重,且偷换概念,排除。
- 故正确答案为A。
例4:(2009年山东) 研究员挑选了600多名学生,让他们在屏幕背景为红蓝两色的电脑上接受测试。结果用红色背景电脑的人在记忆、校对等准确性方面得分较高,而使用蓝色背景电脑的人则表现出了更多出色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004年夏季奥运会上,穿红色服装的运动员在拳击、跆拳道、摔跤等比赛中的获胜率为60%。蓝天、海洋给人带来开放和宁静感。
- 由此推出( )
- A.蓝色促使人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
- B.红色和蓝色容易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
- C.红色在潜意识中象征着某种优势
- D.红色易使人联想起愤怒、进攻性和勇气
解析
- 这道题的四个选项,其实题干中都有涉及。从题干给出的研究结果、奥运会比赛结果及蓝天、海洋给人感觉的描述中,可以推出:红色和蓝色容易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所以B正确。C中“红色象征某种优势”,A中“蓝色促使人表现创造力”,D中“红色易使人联想起愤怒等”都只是题干体现的某一个方面,而不是题干整体推导出的结论,所以A、C、D错误。运用整体优先原则,从优选择。
例5:(2023重庆选调58%)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太空中飞行超过3个月的宇航员,即使回到地球一年后,还可能出现骨恢复不完全的迹象,但在宇宙飞行期间增加更多基于抗阻的锻炼,有助于减少骨量损失。
- 基于上述研究,最有可能推出下列哪一论断成立?
- A.执行飞行任务时长越长的宇航员其整体胫骨密度恢复得越不完全
- B.执行飞行任务时长越长的宇航员其骨恢复量在回到地球一年后会更少
- C.飞行期间完成了更多硬拉训练的宇航员其中位胫骨失效载荷变化不大
- D.跳跃抗阻锻炼对腿部提供了高冲击动态负荷,会促进空间飞行任务中的骨形成
解析
- 本题为日常结论,读懂题干的基础上逐一分析选项。
- A项:题干未提及“飞行任务时长”与“整体胫骨密度恢复”之间的关系,无中生有,无法推出,排除;
- B项:题干只是说太空飞行超过3个月的宇航员回地球一年后可能出现骨恢复不完全的迹象,并未提及“飞行任务时长”与“骨恢复量在回到地球一年后会更少”之间的关系,无中生有,无法推出,排除;
- C项:题干与选项均没有说明“硬拉训练”是否为“基于抗阻的锻炼”,且“减少骨量损失”不确定是否与“中位胫骨失效载荷”有关,无法推出,排除;
- D项:题干最后一句指出“宇宙飞行期间增加更多基于抗阻的锻炼,有助于减少骨量损失”,该项中的“跳跃抗阻锻炼”属于“基于抗阻的锻炼”,而“促进空间飞行任务中的‘骨形成’”即有助于减少骨量损失,最有可能推出,当选。
- 故正确答案为D。
例6:(2020广东选调)羚羊是短跑能手,它们的代谢系统无法维持长时间的持续奔跑。因此即使羚羊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哺乳动物之一,原始人类依然能捕获它们。办法就是,一直追逐,直到羚羊耗尽体能而无法逃跑。
- 根据以上表述,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 A.羚羊的代谢能力比原始人类差
- B.原始人类的耐力跑能力优于羚羊
- C.原始人类是比羚羊跑得更快的哺乳动物
- D.奔跑中人类的体能消耗一定比羚羊少
解析
- 日常结论题,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
- A项:根据题干第一句话可知,羚羊的代谢系统无法维持长时间的持续奔跑,并没有提及原始人类的代谢能力,无法推出,排除;
- B项:题干中指出原始人类能够通过一直追逐、耗尽羚羊体能的方法来捕获羚羊,说明原始人类在耐力上是优于羚羊的,可以推出,当选;
- C项:题干中指出原始羚羊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哺乳动物之一,而原始人类是通过耐力跑而捕获羚羊的,无法推出原始人类速度比羚羊快,排除;
- D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原始人类和羚羊在奔跑中的体能消耗,无法进行比较,因此无法推出,排除。
- 故正确答案为B。
例7:(2019深圳)世界近代三大数学猜想是费马猜想、四色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的证明于1994年由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完成,且得到了数学界的认可;四色猜想的证明于1976年由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借助计算机完成,但1981年数学家施密特发现了其中的错误;哥德巴赫猜想尚未解决,目前最好的成果——陈氏定理,乃1966年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
- 由此可知( )。
- A.哥德巴赫猜想比费马猜想和四色猜想更难证明
- B.中国数学家在世界近代三大数学猜想的证明工作中成就最高
- C.哥德巴赫猜想和四色猜想尚待严格证明
- D.世界近代三大数学猜想的证明一定都能完成,只是时间问题
解析
- A项:题干指出了三大数学猜想的证明情况,但并没有对它们的证明难度进行比较,无法推出,排除;
- B项:针对哥德巴赫猜想,目前最好的成果是陈氏定理,但是不能说明中国数学家在世界近代三大数学猜想的证明工作中成就最高,理解错误,无法推出,排除;
- C项:数学家施密特发现了之前四色猜想的证明存在错误,而哥德巴赫猜想尚未解决,所以哥德巴赫猜想和四色猜想尚待严格证明,可以推出,当选;
- D项:哥德巴赫猜想和四色猜想还没有被证明,一定都能完成过于绝对,无法推出,排除。
例8:(2022上海)处于北方的甲城干旱少雨,高大的乔木树种在这里无法存活,南方常见的阔叶树种在这里几乎看不到,生长在甲城的树都是耐旱树,即使是市民在室内种植的盆栽树种也以松柏类为主。
-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下列( )项。
- A.市民在室内种植的盆栽树种在南方不常见
- B.有些耐旱树并不是高大的乔木树种
- C.有些生长在南方的松柏类树种可以长成高大的乔木
- D.有些阔叶树也可以在室内种植
解析
- 日常结论题,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
- A项:题干中指出“市民在室内种植的盆栽树种以松柏类为主”,但并未提及松柏类在南方是否常见,无中生有,无法推出,排除;
- B项:题干中指出“高大的乔木树种在甲城无法存活”“生长在甲城的树都是耐旱树”,说明生长在甲城的这些耐旱树不是高大的乔木,可以推出,当选;
- C项:文段没有提及生长在南方的松柏类树种,无中生有,无法推出,排除;
- D项:题干中指出“阔叶树种在甲城几乎看不到”“市民在室内种植的盆栽树种以松柏类为主”,并未提及阔叶树是否可以在室内种植,无中生有,无法推出,排除。
- 故正确答案为B。
例9:(2015联考50%)根据经济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年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下时,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会明显增强。但是,一旦年收入达到10000美元以上,即使经济持续繁荣,家庭收入持续增加,家庭成员幸福感的增强却很缓慢。
- 根据上述观点,可以推出:
- A.年收入不足10000美元的家庭可能会更加幸福
- B.研究显示,幸福感与金钱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
- C.调查表明,幸福感随家庭年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 D.收入10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将面临幸福感危机
解析
-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 年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下时,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会明显增强;年收入达到10000美元以上,家庭收入持续增加,家庭成员幸福感在增强但增强得较为缓慢。
-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 A项:题干中年收入超过10000美元后,幸福感增强缓慢,但是也在增加,肯定比年收入不足10000美元的幸福感还是要高,因此年收入不足10000美元的家庭不会更加幸福,排除;
- B项:题干中年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下时,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会明显增强,说明幸福感与金钱之间有直接关系,排除;
- C项:题干中幸福感不管是明显增强还是缓慢增强,都是表明幸福感会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强,符合题干信息,当选;
- D项:题干中收入10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幸福感在增强,只是增强的速度较为缓慢,不能体现出面临幸福感危机,排除。
- 故正确答案为C。
例10:(2014四川50%)近50年来,某市户籍人口的平均寿命提高了38岁,达到了82岁,居全国最高水平。与此同时,该市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率与死亡率也逐年上升,目前已相当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 由此可以推出:
- A.该市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虽逐年上升,但此类疾病并不是造成目前该市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 B.目前该市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水平是全国最高的
- C.如果50年前导致该市人口死亡的主要疾病发病率目前没有降低,那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水平在50年间一定有提高
- D.该市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实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低
解析
- 通读文段,逐一分析选项。
- A项:恶性肿瘤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个“主要”是个程度性的敏感词,从文段中无法推知恶性肿瘤是否是造成该市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排除;
- B项:题干只是说“该市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国处于较高的水平,并没有提及该市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水平是否是全国最高的,无中生有,排除;
- C项:选项讨论的是导致该市人口死亡的主要疾病发病率和其治疗水平的关系,与题干主题不一致,无中生有,排除;
- D项:由“该市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上升,目前已相当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 ”可知,该市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实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低,可以推出,当选。 - 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