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加强削弱

一、基础

加强削弱的本质

  1. 】小明的百米速度能跑进10秒。请问下列选项中哪些能加强上述观点?( )
  2. A.小明是个五岁小孩。
  3. B.小明是牙买加人。
  4. C.小明就是巅峰时期的博尔特。
  5. 分析】“小明的百米速度能跑进10秒”,这个观点为真的概率是多少呢?应该是全世界能跑进10秒的人数/全世界的总人数,这个概率极低,因为全世界70亿人中,能跑进10秒的,就十几个人。下面逐一分析选项:
    1. A:小明是个五岁小孩,这样的话,小明能跑进10秒的概率就变成了五岁小孩中能跑进10秒的人数/五岁小孩的总人数,这个数字等于0,所以A明显是个削弱项;
    2. B:小明是牙买加人,我们都知道牙买加盛产短跑名将,博尔特就是牙买加人,所以这样的话,小明能跑进10秒的概率就是牙买加人中能跑进10秒的人数/牙买加的总人数,这个数字比全世界能跑进10秒的人数/全世界的总人数要大得多,所以B是个加强项;
    3. C:小明就是博尔特,我们都知道,博尔特肯定能跑进10秒,所以这样的话,小明的百米能跑进10秒的概率就是100%,所以C是最强的加强项。
  6. 综上:

找准论点,区分论点、论据、论证

  

  1. 论点是指题目文段里的观点、态度、结论,而论据则是证明这个观点正确的条件、原因、例子等内容。论证就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桥梁
  2. 一般情况下找论点、论据的方法有:
    1. 1、:因此,所以,由此推出,据此可知…,后面引导的往往都是论点。因为,由于,根据…,后面引导的往往都是论据。
    2. 2、:如果没有明显的关键词,可以在文段的首尾句寻找论点。
    3. 3、:当文段有不同的观点时,问题问谁的观点就找谁的观点作为论点。
  3. 也有部分观点比较难找,这需要我们注意在做题时有意识的寻找、练习和积累。

例: 公共机关应该不允许工作人员利用私人交通工具上下班,而是采取公交车或班车等工具上下班。这样的话,家用汽车的销售就会下降,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断?
A.公共机关的工作人员只占私家车用户很小的一部分。
B.乘坐公交车或班车会导致公共机关办事效率更加低下,无法满足社会管理需要。
C.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
D.即便上下班不能开私家车,公共机关工作人员依然会购置私家车在八小时以外使用。
分析:】很多加强削弱题都这个题类似,看上去似乎每个选项都能削弱。但是对于这道题来讲,我们首先要明确,“政府采取公交车或班车等工具上下班”是论据,论点是“家用汽车的销售就会下降,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题干的论证思路是“采取前面的方法,所以有后面那样的好处”。
A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使用私家车的政府的人少,但是不能否认,采用公交车上下班的方式会减少空气污染,排除。
B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采用公交车上下班的方式办事效率更加低下,但是论点强调的是会不会减少空气污染。
C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但是不能否认汽车也会造成空气污染,排除。
D项:否定论点。该项指出即使限制不能开私家车,政府工作人员还是会购买私家车,销售不会减少,不会减少空气污染,可以削弱,符合。
选D

斟酌选项

  1. 不管你在前面看到了力度多强的选项,也一定不要不看后面。

二、削弱

否定论点(常考)

  1. 选项特征:与论点表述的意思相反
  2. 文段特征
    1. 文段只有论点、无论据
    2. 文段的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
    3. 例:论点是“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日益增多的媒体报道所起的宣传作用”,论据是“在过去的 12 个月中,某市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销售量明显上升。与之相伴随的是,电视、网络等媒体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各种报道也越来越多”。论点和论据都在讨论“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媒体报道”之间的关系,二者说的是同一件事,即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否定论点就可以否定论据。因为论点比较短,比较容易否定,而论据一般比较长,读起来费劲,所以优 先否定论点。否定论据也是可以的,但是比较费劲。否定论点的削弱力度是最强的。
  3. 解题步骤:找出论点→预设答案→对比选项。否论点在考试中最常考,而且在削弱方式中是力度最强的。

:清华大学老师都爱发红包

  1. 削弱论点
    1. 清华大学的老师不爱发红包(是直接反着论点说,为否定论点)
    2. 清华大学的陈老师不爱发红包(“陈老师不爱发红包””可以证明“清华的老师都爱发红包”不成立,因此是否论点。论点是“有的清华大学老师爱发红包”,那么“清华大学的陈老师不爱发红包”就不能削弱论点。)
  2. 论点绝大部分都是整体概念,也可以简单理解,整体可以否定论点,举例也可以否定论点,只不过相比较来看,从整体上否定论点的力度更强,但是举例否定论点也是可以的。()
  3. 错误选项
    1. A.清华大学的老师喜欢抢红包——话题不一致(“都爱发红包”和“都爱抢红包”是两回事,前者为是否出钱,后者为是否入钱。)
    2. B.阳光小学的老师不爱发红包——主体不一致(论点讨论的是“清华大学老师”,选项讨论的是“阳光小学的老师”)
    3. C.没人知道清华大学的老师是否爱发红包——不明确选项(不知道清华大学老师喜欢发红包还是不喜欢发红包,为不明确选项,也是无关项的一种,属于逻辑中典型的错误或漏洞之一,即诉诸无知,用我的无知反驳你的观点。例如题干为“某药物能治疗感冒”,选项是“该药还没有最终的结论到底能否治疗感冒”,没有说明是能还是不能,)

  1. 例1:(2024 事业单位)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在刷牙的基础上使用牙线,与只刷牙相比,仅能轻微地减轻牙龈炎;在减少牙菌斑方面,两者几乎没有明显差别。此外,在预防龋齿上,这些实验都表明用不用牙线完全没有区别。由此他们认为,牙线对于预防和改善牙病作用不大
  2.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3. A.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不能掌握牙线的正确使用方法
  4. B.在发达地区,牙线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5. C.劣质牙线使用工业双氧水漂白从而会对口腔造成危害
  6. D.牙线能够深入牙缝刮蹭掉食物残渣从而减少细菌感染
:问“最能削弱上述结论”,“由此他们认为”引导结论、论点:牙线对于预防和改善牙病作用不大。“由此”之后是论点,之前是论据。
讨论“讨论“牙线”和“牙病”的关系,论据也提及“牙线”和“牙病”,论点讨论的关键词在论据中全部提及,因此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削弱优先考虑否定论点。
A 项:“不能掌握牙线的正确使用方法”未提及是否有用,排除
B 项:“牙线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未提及对牙病是否有用,排除。
C 项:“劣质牙线”是特殊情况,而且“会对口腔造成危害”不知道是对牙造成危害还是对口腔其他部位造成危害,排除。
项:“牙线能够深入牙缝刮蹭掉食物残渣从而减少细菌感染”说明牙线对于预防和改善牙病有用,否定论点,当选。

拆桥

  1. 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是“桥”,拆桥是对桥进行否定,说明它们没有关系。
    1. 例:小明身材特别好,所以小明特别帅。
      1. (1)论点讨论“帅”,论据讨论“身材”,而身材和长相是两回事,论点和论据话题不一致,讨论的不是同一个内容,找到不一致的地方,说明“身材好≠特别帅”,就是拆桥,断开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2. (2)“身材好”推不出“特别帅”,并没有直接否定论点,要注意拆桥只是否定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说明论据不能直接推论点,推理有问题,但并没有直接否定结论,削弱的内容不一样。
  2. 拆桥练习:论点是“我很幸福”,论据是“我很有钱”。
    1. 否论点是“我不幸福”,不用提到“有钱”,只涉及论点,不需要涉及论据的关键词。
    2. 拆桥:
      1. (1)A 项:有没有钱和幸不幸福没有必然关系。
      2. (2)B 项:有钱的人也会不幸福。说明“钱”和“幸福”不能画等号,也算拆桥项。
      3. (3)C 项:有钱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指标。“不是唯一指标”说明不能直接在二者之间画等号。
      4. (4)记住拆桥的意思是论据和论点之间不能直接画等号,只要能表达出这个意思的选项,都是拆桥项。
  3. 什么时候考虑拆桥,题型特征的差异
    1. (1)没有否论点的选项。
    2. (2)论点与论据话题不一致。
    3. (3)提问方式为“削弱论证”。
  4. 什么时候论点与论据不一致
    1. 例a.在过去的 12 个月中,某市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销售量明显上升。与之相伴随的是,电视、网络等媒体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各种报道也越来越多。于是,有电动汽车销售商认为,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日益增多的媒体报道所起的宣传作用。
    2. 例b.上半年全国十大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总体呈上涨趋势,因此,未来楼价调控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3. 例 a: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
    4. 例 b:论点表述为“楼价压力大”,论据表述为“成交量上涨”,成交量上涨≠楼价压力大,话题不一致,拆桥表述为“成交量≠楼价”

  1. 例2:(2022 事业单位)某综艺节目开播以来,广受观众欢迎,收视率高达 78%。因此,有人论断,该节目的节目水准是当年综艺节目中最高的。
  2. 下列选项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
  3. A.收视率不是评判节目水准的依据
  4. B.综艺节目的收视率越高,节目水准越高
  5. C.该节目当年荣获最高收视率奖项提名
  6. D.该节目在国外知名度较高
:问的是“下列选项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找论证。
论点:该节目的节目水准是当年综艺节目中最高的。
论据:收视率高达 78%。收视率高不代表水准高,论点和论据话题不一致,优先考虑拆桥,拆桥项表述为“收视率≠节目水准”。
A 项:提及“收视率不是评判节目水准的依据”,说明“收视率≠节目水准”,是拆桥项,当选。
B 项:提及“收视率越高,节目水准越高”,可以加强,是搭桥项,排除。
C 项:提及“获得提名”不一定就是节目收视率最高的,排除。
D 项:提及“知名度高”,知名度≠收视率,知名度≠节目水准,和论点、论据都无关,排除。

否定论据

  1. :论点是“小明一定很帅”,论据是“小明长得像吴彦祖”。
    1. (1)A 项:小明不帅。直接否论点,只涉及论点关键词。
    2. (2)B 项:长得像吴彦祖跟帅不帅没有关系。拆桥项,涉及论点和论据的关键词。
    3. (3)C 项:小明长得不像吴彦祖。否论据,只涉及论据关键词。
    4. (4)D 项:吴彦祖不帅。拆桥项,“吴彦祖不帅”说明“小明像吴彦祖”无法推出“小明帅”,涉及论据和论点的关键词。
  2. 什么时候考虑否论据
    1. (1)常见的是一类题型是“双方互怼”,题干有两个人,一个人说好,一个人说不好。这时候一般考虑否论据,因为否论点没有意义,会陷入无限循环,往往是否定论据。
    2. (2)题干有论据,但没有否论点和拆桥,考虑否论据。这种情况非常少见,重点看特殊情况。
  3. 选项特征:否论据与论据表述的意思相反。

  1. 例3:(2023 深圳)有人认为,人们购买电动汽车的目的是为了省钱,因为给车辆充电的成本低于加燃油的成本。然而,考虑到电动汽车使用多年后必须更换电池,以及为了安装家用充电桩必须购买固定停车位,实际上的总支出成本要远高于传统燃油汽车,因此,人们购买电动汽车的目的并非是为了省钱。
  2. 如果下列陈述为真,最能削弱上述推论的是:
  3. A.如今多数电动汽车车主使用公共充电桩充电,并没有购买固定停车位
  4. B.更换电池的价格比购置一辆新电动汽车要便宜很多
  5. C.电动汽车更符合节能环保的现代生活理念
  6. D.国际油价已经见顶,国内油价开始持续下降
:本题有两个论点,两个结论在双方“互怼”,前者是“为了省钱”,后者是“不是为了省钱”。
,那么“因此”前就是论据:考虑到电动汽车使用多年后必须更换电池,以及为了安装家用充电桩必须购买固定停车位,实际上的总支出成本要远高于传统燃油汽车。
:电动汽车使用多年后不需要更换电池;不需要安装家用充电桩;不需要购买固定停车位;实际上的总支出成本不需要远高于传统燃油汽车。
A 项:否定了“必须购买固定停车位”,保留。
B 项:,题干是在拿电动车和燃油车在比较,而 B 项是在拿电池价格和买新电动车的价格比较,题干未涉及 B 项的两种比较关系,所以是无关项
C 项:题干未提及“生活理念”,排除。
D 项:提及“国内油价开始持续下降”,不涉及比较,题干中的比较关系双方是电动车和燃油车,题干有比较,选项无比较则不能选,排除。
因此答案为A

因果倒置和他因削弱

  1. 说明:否论点、拆桥、否论据属于常规题,适用于所有题目,现在要讲解的是一种针对特殊论点的特殊削弱方式。特殊论点是指论点中包含因果关系
  2. 如何判定论点中包含因果关系:论点中会提及常见的词。
    1. ……是……的原因。
    2. ……导致/使得/有助于……。
    3. )……增加/降低/加强/减轻……:“增加、降低”有因果关系,比如 “经常游泳能够增加/延长寿命”,隐藏的意思是常游泳能够导致延长寿命的结果;再如“打篮球能长个”,这句话里包含了因果关系,即打篮球导致了长个的结果。
    4. 这是由于……。
  3. 只针对因果类论点有两种比较常见的削弱方式,分别是因果倒置、另有他因

因果倒置

  1. 因果倒置:原因和结果说反了
  2. 论点:A 导致 B
  3. 因果倒置削弱:B 导致 A
    1. (1)论点是“落后导致挨打”,因果倒置是“挨打使得落后”。
    2. (2)论点是“喝可乐让我胖了”,因果倒置是“胖子才喝可乐”。
  4. 因果倒置选项特征:因果同时出现且时间顺序颠倒
  5. 注意:勿将因果倒置和翻译推理搞混
    1. “胖子才喝可乐”出现了“才”字,可能会认为要翻译,“只有……才……”后推前,翻译为“喝可乐→胖子”,就与题干一样,但因果倒置看的不是翻译的前后句子,而是看的,所以一定要看清楚。
  6. 一般情况下,出现因果倒置的选项,优选

  1. 例4:(2022 广东)某教师收集了本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每天的学习时长等信息,结合期末考试语文成绩分析后发现,与每天语文学习时长不足 2 小时的学生相比,学习超过 2 小时的学生学习兴致普遍更高,其语文期末考试平均分也更高。该教师由此得出结论,增加语文学习时长能够有效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语文成绩。
  2. 下列选项若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的是:
  3. A.该班级期末考试语文成绩最好的学生每天学习语文 1 小时
  4. B.该班级的语文期末考试平均分高于其他班级
  5. C.语文学习兴趣高的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习惯
  6. D.只有语文学习兴趣高的学生才乐于花更长时间学习语文
:由此得出结论”后是论点:增加语文学习时长能够有效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语文成绩。前文是论据:与每天语文学习时长不足 2 小时的学生相比,学习超过 2 小时的学生学习兴致普遍更高,其语文期末考试平均分也更高。
论点、论据均提及“语文时长、学习兴趣、成绩”,话题一致,优先考虑否论点。论点有因果关系,削弱时可以考虑他因、因果倒置。
论点是“增加时长导致有学习兴趣,有学习兴趣导致提高成绩”,“A 导致B 导致 C”这种典型的题型特征常考因果倒置,“B 导致 A”否定了前半部分,“C导致 B”否定了后半部分,“C 导致 A”否定了前后两者,都是因果倒置表述,本题的论点较长,有迷惑性,答案有三种表述,所以喜欢考查因果倒置,可预设为:(1)学习兴趣导致增加时长;(2)提高成绩导致增加时长;(3)提高成绩导致培养兴趣。
A 项:题干的比较是拿平均分比,最好的学生成绩代表不了平均分,排除。
B 项:是论据中的一句话,在重复论据,是加强项,不能削弱,排除。
C 项:可能会觉得该项是预设(1),但“好的学习习惯”不等于“增加时长”,二者不是一回事,排除。
D 项:出现“只有……才……”,本题是削弱题,而且论点有因果关系,则“才”字不翻译,“才”字说明是先有“兴趣”,后有“时长”,对应预设(1),当选。

他因削弱

  1. 他因削弱:‌是指在论证过程中,通过提出除了题干中提到的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也会导致相同的结果,从而削弱题干中原因的重要性和唯一性。这种削弱方式没有否定题干中的原因,而是在原因的基础上增加另一个原因,从而削弱原来原因的重要性或唯一性。‌
    1. 例:做了个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每天做 40 道判断推理题让人很快乐
    2. A.每天做 20 道资料分析也会让人快乐——对论点没有干扰,是无关选项,因为做资料分析题开心无法影响到做判断推理题开心,开心并不是只能有一个理由,比如我喜欢吃鱼香肉丝不干扰我喜欢吃宫保鸡丁
    3. B.这些人除了做判断题,还做了言语题——不知道最终的快乐到底是做判断题影响的,还是做言语题影响的,起到了干扰作用,是他因削弱。
  2. 他因的本质:干扰因素——用于削弱论点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唯一关系
    1. (1)比如现在想测验一下吃巧克力对智力的影响,分两组对象做实验,一组吃巧克力,一组不吃巧克力,最终看智力表现结果,实验结果发现吃巧克力这一组不仅吃巧克力还偷偷补了生命能量,那么该实验做的不科学,因为不光吃了巧克力,还吃了其他东西,新的干扰因素,这个干扰因素就叫做他因,在实验中就叫做控制变量,也叫额外变量。判定他因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看选项对论点的成立有没有干扰。
    2. (2)如果不理解什么是干扰因素,还有其他判定他因的理解。要想做实验时进行干扰,应该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主体施加两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判定选项时只需要看是不是同时对于同一主体影响。如上述例子“每天做 40 道判断推理题让人很快乐”的主体是“做判断推理题的人”,A 项的主体是“做资料分析题的人”,主体不一致,所以是无关项;B 项的主体是“这些人”,保证了与论点的主体一致,“除了做判断题,还做了言语题”说明是同一时间施加的影响,是他因削弱。
  3. 他因的特点:同一主体、同一时间、不同原因
  4. 判定他因和无关:第一看是否对论点有干扰,第二看是否为同一主体、同一时间的其他原因,两个技巧都可以看作是他因削弱。

  1. 例5:(2021 国考)近日,有研究团队通过对 44 个反刍动物物种的基因组测序研究,创建了一个反刍动物的系统进化树,从而解释大量反刍动物的演化史。结果揭示,在近 10 万年前,反刍动物种群发生大幅衰减,而这些种群数的减少与人类向非洲之外迁徙的时间相符。有人据此认为,这佐证了早期人类活动造成了反刍动物种群的衰减。
  2.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3. A.反刍动物种群衰减后,植被愈加茂盛,为人类提供了更多食物
  4. B.反刍动物通常有角,在遇到人类攻击时能发挥一定的防御作用
  5. C.同一时期的马、驴等奇蹄目动物的种群也出现大幅衰减的现象
  6. D.同一时期大型猫科动物繁盛,它们大规模捕杀反刍动物
:据此认为”后是论点:这佐证了早期人类活动造成了反刍动物种群的衰减。前是论据:在近 10 万年前,反刍动物种群发生大幅衰减,而这些种群数的减少与人类向非洲之外迁徙的时间相符。论点与论据均在说明“人类活动”与“反刍动物”的关系,话题一致,优先考虑否论点。论点包含因果关系,可能考查他因、因果倒置。
A 项:论点是先有“早期人类活动”,后有“反刍动物的衰减”,选项是先有“反刍动物的衰减”,后有的“为人类提供了更多食物”,可能会认为该项是因果倒置,但其实“为人类提供了更多食物”不等于“早期人类活动”,所以是无关项,不是因果倒置,“反刍动物的衰减后,影响了早期人类活动”才可以,不能换题干论点的词,排除。
B 项:不知道“一定的防御作用”有多大、能不能解决“反刍动物衰减”的问题,排除。
C 项:提及了“衰减”,不知道选项这些动物种群“衰减”的原因,他因至少要给一个原因,是无关项;该项涉及常识,反刍动物是偶蹄目动物,该项的主体是奇蹄目动物,不是同一主体,排除。
D 项:主体是“反刍动物”,主体一致,“同一时期”说明时间一致,“除了人类,还有猫科动物的大规模捕杀”是其他原因,是在同一时期针对同一主体还有其他额外因素的影响,是他因削弱,当选。

总结

  1. 1.在所有的削弱方式中只有三种,分别是针对论点、论据和桥的。其中,针对论点的削弱有多种方式,包括直接否、举例否、特殊类的特殊否定(包括因果倒置和他因)。所以,因果倒置和他因也是针对论点在削弱,但因果倒置和直接否的削弱力度最强,|因为都叫做必然性削弱。因果倒置之所以是必然性削弱,是因为因果关系中一定是因在前、果在后,一旦果在前、因在后,意味着原有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2. 2.他因削弱和拆桥无法比较力度,因为前者针对论点,后者针对桥,前者是或然的,后者是必然的,真正涉及比较的是直接否>举例否、因果倒置>他因削弱,其他的比较关系在考试时基本上遇不到。
  3. 3.否论点>拆桥>否论据。

三、加强

  1. 加强定义:顺着题干说,题干说啥就是啥。削弱可以针对论据、论点、“桥”削弱,加强也可以如此。
    1. 1.削弱论点就是反着论点说,加强论点不能重复论点,如论点是“今天天气不错”,加强论点就是“今天天气真的不错”,这句话没有论证水平,而且不会这样设置选项,因为非常简单,所以不会考查加强论点。
    2. 2.削弱可以拆桥,加强可以搭桥。
    3. 3.加强论据如果重复论据就和重复论点一样,没有意义,所以加强论据不会重复论据,而是添加新论据。比如“小明是个好人”,选项是“他的学习成绩特别好、品德特别好”,补充了额外的支撑理由,补充论据是证明论点成立,补充论据在题干没出现没有关系,只要证明论点成立即可。
  2. 常见提问方式
    1.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加强/支持/赞同/证明上述论断的是?
    2. 以下哪项为真,是上述论断成立的前提/假设/必要条件/加强论证
    3.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加强上述论断的是?

补充论据

  1. 解释原因:说明论点成立的原因——整体上解释
  2. 举例支持:证明论点成立的例子——部分上证明
    1. 假设论点:多吃芹菜有助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
    2. A.芹菜中的丁基苯酞类物质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紧张,减少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降低和平稳血压————解释原因
    3. B.老明特别爱吃芹菜,困扰多年的高血压终于得到了控制————举例支持
    4. A 项力度更强,原因解释是解释论点为什么成立,举例子是证明论点为什么正确,二者都可以加强,原因解释的力度强于举例子。
  3. 正确答案特征
    1. 同义替换:往往有论点关键词或者进行同义替换。如题干是“减肥”,选项是“燃烧卡路里、减少能量”,这就是进行了同义替换。
  4. 做题注意
    1. 专家说不一定对,“专家认为”是主观概念,属于诉诸权威,遇到这类选项一般不选;小道消息不一定错。
    2. 择优原则——以论点为核心,整体>部分;必然>可能;越接近论点越好

  1. 例6:(2023 事业单位)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它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 广。比如检察机关充分借助无人机办案优势,强化运用无人机参与公益诉讼办案。特别是今年 3 月“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开展以来,检察机关积极探索 利用无人机航拍进行勘验取证,已为检察办案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2.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说法?
  3. A.饶阳县检察院运用无人机对辖区 800 余亩西瓜种植区进行航拍,采集到散落田间农用薄膜图片 7 幅,作为公益诉讼的证据
  4. B.无人机具有高机动性、宽视野、动态跟踪、图像实时传输等优势,可以打破地形和空间限制,多角度在空中进行实地全局勘查
  5. C.以基层检察院为单位,省检察院先后组织基础飞行、现场勘查、航拍取证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341 次
  6. D.省检察院组织举办全省检察机关无人机勘验取证比赛,增强检察干警运用无人机精准发现线索、锁定目标、固定证据的能力
:做题可能会把尾句“检察机关”当作论点,此时会出现小问题,因为“检察机关”前面出现“比如”,“比如”是例子,所以尾句是论据,首句是论点,如果找不到关键词,可以首尾句找论点。
论点: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它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论据:比如检察机关充分借助无人机办案优势,强化运用无人机参与公益诉讼办案。特别是今年3 月“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开展以来,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利用无人机航拍进行勘验取证,已为检察办案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问“最能支持上述说法”,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且提问方式为“支持/加强”,优先考虑原因解释或举例子。论点关键词是“无人机、应用”,正确选项应该提及“无人机、应用”。
A、B、D 项:提及“无人机、应用”,均保留。
C 项:没有明确提及“无人机”,但讨论相关的事,即使默认讨论“无人机”,也是讨论“培训”,而不是“应用”,排除。
选项都出现论点关键词,择优比较,A、C、D 项均讨论“检察院”,是例子,只有 B 项讨论“无人机”,是整体表述,整体>部分,B 项当选。

搭桥

  1. 搭桥:用论据推出论点的过程叫做搭桥。从逻辑内涵来看,是用论据来解释论点的,一定要考虑这一点,考虑搭桥方向。搭桥比拆桥简单,拆桥有多种形式,只要说两者无关即可,搭桥只要说两者有关即可。
    1. 例如 “今天真热,所以今天适合看电影”,天热不热与看不看电影之间没 有必然关系,这就叫做论点和论据话题不一致,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联,搭桥只需要说“天热就适合看电影/天热就要看电影”。不需要说“今天天热,所以今天要看电影”,搭桥就是将论据和论点的不同建立联系,二者本来就相同的词可说可不说,大部分题不说。
    2. 搭桥的力度强于补充论据。
  2. 去同存异:将论点和论据中相同的词去掉,它出不出现不重要,不同的词必须保留,并且说明两者相关,建立联系。
    1. ①听课可以学到解题技巧,因此听课可以提升考试成绩。
    2. 去同存异->学到技巧就可以提高成绩
  3. 搭桥方向
    1. 找到论点和论据的关键词后,如果发 现 A、B 项都有论点和论据的关键词,选不出来,则考虑搭桥方向。
    2. 搭桥方向经常结合翻译推理来考查,翻译推理 有点难;但是搭桥方向考得极少,大部分题目只要知道搭桥就可以出答案。
  4. 题型特征(何时考虑搭桥)
    1. (1)问“前提、假设、必要条件、加强论证”,优先考虑搭桥,“前提、 假设”最常考。
    2. (2)论点与论据话题不一致:不一致意味着存在不同,这时才可以去同存异。
  5. 解题思维:找论点→找论据→去同存异→对比选项

  1. 例7:(2024 广东)过去,直播带货中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 法现象层出不穷。最近,针对直播“乱象”,相关部门拓宽了消费者的投诉渠道,因此,直播带货中违法现象将有所减少。
  2. 要使上述推理成立,需要补充的前提条件是:
  3. A.拓宽消费者投诉渠道有助于遏制直播带货中的违法现象
  4. B.投诉能促使直播带货平台严格把关上架产品的质量
  5. C.从事直播带货经营活动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 D.所有消费者都能准确识别侵权行为
:问“需要补充的前提条件是”。看到“前提条件”,优先考虑搭桥,去同存异。找论点和论据,“因此”后面是论点,前面是论据。
论点:直播带货中违法现象将有所减少。
论据:相关部门拓宽了消费者的投诉渠道。
论点和论据话题不一致,一个说“有渠道”,一个说“违法现象有所减少”。如果想要搭桥,正确答案中大概率会包含“投诉渠道”和“违法现象减少”,找既有“投诉渠道”、又有“违法现象减少”的选项。
A 项:该项说明“拓宽投诉渠道有助于遏制违法现象”,“遏制”对应“减少”,既有论据的关键词,又有论点的关键词,当选。
B 项:该项说明“投诉能够把控质量”,只提及“投诉”,没有提及“违法现象”,排除。
C 项:该项说明“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没有提及拓宽渠道后能否减少违法行为,排除。
D 项:该项说明“准确识别侵权行为”,题干没有提及“侵权”,排除。

必要条件

  1. 必要条件:选项为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即没它不行、必不可少。
  2. 提问方式:“前提、假设、必要条件、加强论证”,优先考虑搭桥;无搭桥选项,则考虑必要条件。
    1. (1)如果一道题只有论点,则无法搭桥,考虑必要条件。
    2. (2)论点与论据话题一致,找不到不同的关键词,则无法搭桥,考虑必要条件。
  3. 举例:论点为“多吃芹菜有助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假设A 项为原因解释,B 项为举例子;C 项如果芹菜中的物质不能被人体吸收,则不能“有助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是没它不行的必要条件。
    1. (1)三个选项不会同时出现,这样出题没有意义。
    2. (2)如果同时出现则优选 C 项,搭桥与必要条件的力度相同,强于解释原因,更强于举例子(搭桥=必要条件>原因解释>举例子)。
  4. 去同存异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这类题型,“去同”的时候会发现论点和论据所有的关键词都被去掉,没有不同的地方,说明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则无法搭桥,考虑必要条件。

  1. 例8:(2021 事业单位)公司决定裁员,董事会计划首先解雇效率较低的员工,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年龄的大小来决定。
  2. 董事会作出这个计划的前提是:
  3. A.公司有能比较准确地判定员工效率的方法
  4. B.公司里最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是最好的员工
  5. C.公司里没有两个人的工作效率是相同的
  6. D.公司里报酬最高的员工通常是最称职的
:问“董事会作出这个计划的前提是”,遇到“前提”,想要考虑 “去同存异”,但是本题只有一句话,意味着只有论点,无法搭桥,只能考虑必要条件,即没它不行,没有这个选项就无法解雇效率低的员工。
A 项:如果无法准确地判定员工效率,则无法解雇效率低的员工,分不出谁的效率高、谁的效率低,是没它不行的必要条件,保留。
B 项:该项说明最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是最好的员工,而论点讨论的是是否可以根据效率高低去解雇员工、效率低的员工是否应该保留,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C 项:即使有两个人的工作效率是相同的,也不影响解雇效率低的员工。如果二者的效率都不低就都保留,如果二者的效率都低就都解雇,无法加强,排除。
D 项:该项说明报酬最高的通常是最称职的,而论点没有讨论“报酬”和“称职”,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四、加强削弱特殊提问

  1. 1.不能加强——排除加强选项,剩下的无论是削弱还是无关均可。
  2. 2.不能削弱——排除削弱选项,剩下的无论是加强还是无关均可。
  3. 3.一定要择优比较选择选项。

  1. 例9:(2024 国考)在过去,药物的研发主要来自于陆地生物,这与陆地 生物更被熟知且容易获得有关。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药物开始从海洋生物中产生,海洋生态环境极具复杂性,因而海洋生物相比于陆地生物有着更为广泛的多样性。有人据此认为,海洋生物产业潜力巨大,海洋生物更有可能是未来新型抗生素、抗癌药物的来源。
  2. 以下除哪项外,均能支持上述观点?
  3. A.目前抗生素都来源于陆地微生物,病菌耐药性不断上升,而海洋微生物药物已经对一些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替代性疗法
  4. B.借助计算机工具,人们已经将庞大的生物基因组库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库进行关联,用以探索新药物
  5. C.一些海洋生物如鲸、鲨等终身不得癌症,有近 300 种海洋生物含有抗肿瘤物质,它们是研究抗癌药物的重要资源
  6. D.当前已经发现的 3.5 万个海洋天然产物中有一半以上都具有生物活性,还有更多数以万计的未知海洋天然产物亟待开发
:问“以下除哪项外,均能支持上述观点”,选非题。“有人据此认为”引导论点:海洋生物产业潜力巨大,海洋生物更有可能是未来新型抗生素、抗癌药物的来源。前面是论据: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药物开始从海洋生物中产生,海洋生态环境极具复杂性,因而海洋生物相比于陆地生物有着更为广泛的多样性。题干讨论的是“海洋生物产业潜力巨大,对于医药发展是有帮助的”。
A 项:说明“海洋生物产业”可行,排除。B 项:没有提到论点的关键词“海洋”,无关项,保留。
C 项:说明“海洋生物产业”可行,可以加强,排除。
D 项:说明“潜力巨大”,针对“潜力巨大”进行加强,可以加强,排除。

无论加强还是削弱,都要遵循三个比较原则:
①整体>局部。
②必然>可能。说得越绝对越好。
③以论点为核心,越接近论点越好。

五、原因解释

  1. 原因解释:和加强题有些像。
  2. 题型特征
    1. (1)提问方式:最能解释/不能解释上述现象。
    2. (2)题干中存在看似矛盾的现象。
  3. 举例:每天只吃一顿饭,但是体重不降反升。在解释的时候,要解释看似矛盾的现象,不能解释“为什么每天只吃一顿饭”,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变胖”,需要解释“为什么只吃一顿饭但是变胖”,需要解释矛盾双方,需要特别注意。

  1. 例10:(2024 广东)去年 9 月起,某高校图书馆开设了通宵学习室。该学习室受到许多学生的欢迎,在 4 个月后,由于使用人数大幅减少,图书馆关闭了通宵学习室。
  2.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3. A.许多学生认为,通宵学习不可持续
  4. B.通宵学习室座位少,能容纳的学生有限
  5. C.图书馆需要为通宵学习室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
  6. D.通宵学习的学生大多在备考 12 月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问“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题干的矛盾:通宵学习室很受欢迎,按道理来说使用人数应该很多,但 4 个月后由于使用人数变少被关闭。
A 项:只能解释为什么学生都不去,无法解释为什么之前很受欢迎但是后来不去,需要解释矛盾双方,排除。
B 项:座位少、能容纳的学生有限应该天天爆满才对,不能解释为什么人数变少了,排除。
C 项:不能理解为配备了管理员,大家看到管理员就难受,所以后来就都不去了,选项想要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无法解释矛盾现象,排除。
D 项:通宵学习的学生大多备考 12 月的考试,9 月份备考到 12 月份正好是3、4 个月,4 个月以后已经考完试了,所以不再去通宵学习,可以解释为什么 9 月份开设的时候很受欢迎,4 个月后就没有人去了,4 个月后就是 1 月份,考试已经结束,可以解释题干矛盾现象,当选。做题的时候,需要注意解释矛盾双方。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