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史前时代
- 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元谋人生活在距今 170 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 北京人(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有 70万至 20万年。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会制造石器。
-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
- 磁山文化:是指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的一,也就是华夏族的源头之一,因首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磁山发现而得名。磁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据碳14法测定年代,距今距今约 8000 年至 7600年。
- 河姆渡文化:1973 年,发现于,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他们开始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栽培水稻技术的国家。
- 半坡文化:半坡文化年代距今,中国原始社会的一种文化,是。1952 年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从陶器上发现二十二种符号,可能是汉字最初的形态。多种农具、鱼猎工具的出土,反映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等。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
- 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而得名,。,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 6500—4500 年,延续时间约 2000 年左右。,出现了硬质白陶。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石器磨制精美。中期以后更出现了制作精良的玉器。
- 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距今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1956 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为主,辅以渔猎,饲养牛羊猪等家畜,其中发现了彩陶和精美的玉雕。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
- 良渚文化:良渚文化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良渚遗址实际上是浙江余杭区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距今年左右。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如玉琮、玉璧等。陶器以泥质灰胎。农作物主要为粳稻。2019 年 7 月 6 日。
-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仰韶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5000年至公元前 3000 年,,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文化地域,同时也被称为“彩陶文化”。仰韶文化。
- 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龙山文化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那出土了很多黑陶和其他器物,故龙山文化也称为 “” 。其中较为典型的有陶寺遗址。
夏商周
夏朝:约公元前 21世纪一公元前17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奴隶制)王。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一公元前11世纪,青铜器冶炼技术成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司母戊品是中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自此中国历史有文字可考。
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 771年。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史称西周,采用分封制和井田制。灭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东周:公元前 770至公元前 221年。公元前770年,由于内乱和犬戎人侵,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迁至洛邑,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
-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其宫殿遗址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宫殿建筑基址,发现了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被命名为“中国龙”。20 世纪60 年代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此后在豫西和晋西南地区发现了数十处遗址,经过重点发掘的有偃师二里头、登封告城望城岗、夏县东霞冯、临如煤山等遗址。
- 鸣条之战:夏桀在位期间不理朝政,整日享乐,商汤联合各方讨伐,最终在鸣条击败夏桀,夏朝灭亡。
- 盘庚迁殷:盘庚继位前,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一共迁移了五次,公元前 1298 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商朝从此稳定下来。
- 牧野之战:商纣王帝辛在位期间,损害民力。周武王姬发继续率军伐纣,最终两军决战于牧野,纣王军对纷纷倒戈投向周朝,周武王攻进朝歌,商朝灭亡,史称“牧野之战”。也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字”,甲骨文因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 青铜器:金文一般刻在青铜器物上,又称“钟鼎文”。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较为常用。而 青铜铸造业是商朝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 青铜器的主要种类
- (1)食器:鼎、鬲(li)、簋(gui)、敦(dui)等。
- (2)酒器:爵、角、觚(gu)、觯(zhi)、尊等。
- (3)水器:壶、盘、盆、皿、罐等。
- (4)乐器:编钟、铜铃等。
- (5)兵器:戈、矛、剑等。
- 国人暴动:公元前 841年,周厉王时期在都城镐京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这里的“国人”是居住于西周首都镐京的人的通称。
- 共和行政:公元前 841年,又称周召(shao)共和。国人暴动后,周厉王逃跑,召穆公和周定公代行王政,并改称年号为“共和”,史称共和行政”,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 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把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 井田制:井田制是把耕地划分为多块一定面积的方田,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中间属于公田,周围属于私田,私田需要向周天子缴纳贡赋。
春秋战国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 春秋五霸:齐桓公(姜小白)、宋襄公(兹甫)、晋文公(姬重耳)、秦穆公(嬴任好)、楚庄王(熊旅)。(注: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出自《荀子》)。
- 葵丘会盟:公元前 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于葵丘(今河南兰考),周天子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齐国最先成为霸主,标志着齐国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 城濮之战:公元前 632年4月,晋、楚发生战争,晋文公大破楚军,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
- 弭兵之会:公元前 579 年和公元前 546年,宋国执政华元、向成两次召集晋、楚两国在宋会盟,平分霸权。会盟提出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这次大会史称“弭兵之会”。
- 初税亩:初税亩是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士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
-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史称“战国七雄”。
- 李悝变法:魏文侯在位时期任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主要内容有:
- (1)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dí]法”,运用政府财政力量收购或抛售粮食以控制粮价的经济措施。
- (2)实行法治,编写《法经》。
- (3)魏国经过变法,成为战国初期最为强盛的国家。
- 商鞅变法:公元前 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其内容主要是: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建立县制;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秦国经过这次改革,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长平之战:公元前 260年,秦国于长平大败赵国,赵国主将赵括(纸上谈兵)战死秦将白起坑杀赵军 40万,加速了秦国的统一进程。
秦汉
秦朝:公元前 221年至公元前 207年,中国第一个封建专制王,定都咸阳。统一币制、度量衡、文学“焚书坑儒”、修筑长城、兵马俑。
西汉:公元前 202年至公元9年。刘邦称帝(汉高祖),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东汉:公元 25年-220年。光武中兴公元25年,刘秀称帝(汉光武帝),定都洛阳,史称光武中兴。
- 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 213年和公元前 212 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虽维持了秦朝的统治,焚书坑儒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但也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主要内容有:
- (1)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外的书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
- (2)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 (3)有愿习法合者,以吏为师。(以法律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官吏作为传授知识的老师)
- 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墓,并下令建造了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似的陶俑,用来代表他的军队,希望在自己死后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守护在身边。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 修筑长城:秦朝为了抵御蒙古兵的侵袭,决定建造防御体系:“万里长城”。
- 统一货币:整个战国时期的货币制度非常混乱。各国之间的文化交融和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但各国之间因为币型、重量、材质等的不同,使得各国青铜铸币之间的兑换非常复杂。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后将 “秦半两” 作为统一货币,结束了这一混乱的局面
- 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元年( 前 209 年)秋,陈胜、吴广发动兵变,并建立张楚政权。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 巨鹿之战:公元前 208年 至 207年,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 鸿门宴:公元前206年,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展开斗争。刘邦先入关中,占领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阻止项羽进入。项羽率军攻关,刘邦自知不敌,便在张良的建议下,亲赴鸿门向项羽道歉,以求和解。
- 垓下之战:公元前 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属安徽灵璧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最终项羽兵败自杀。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为汉朝建立定了基础。
- 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 七国之乱:汉景帝二年(前 155 年),采用御史大夫晁错的《削落策》,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以“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后被汉朝和梁国联手平定。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项统治政策,儒学思想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 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 西域都护府:公元前 60 年,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府,开始对新疆进行管辖。
- 昭君出塞:公元前 33 年,汉元帝将宫女王嫱(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结束了百余年来同匈奴之间的战争局面。
- 陆上丝绸之路: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及养蚕、铸铁、井渠技术先后西传。中亚的胡萝卜、葡萄黄瓜、大蒜等植物也传入中原。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在隋唐以前,海上丝绸之路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到唐代,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 王莽改制: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建立新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开始进行全面社会改革,史称“王莽改制”。
- 光武中兴:公元25年6月,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繁荣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
- 班超经营西域:东汉时期,班超帮助西域诸国大败匈奴,疏通了西域南道。公元 91 年,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驻守龟兹,打通西域北道,班超被封为定远侯。
- 黄巾起义:公元184年,东汉晚期,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揭竿而起,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最终导致东汉未年混乱局面的形成。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
- 董卓之乱:公元189年,黄巾被镇压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凉州军阀董卓独揽朝政。关东军阀联合铲除董卓后,形成了袁绍、曹操、袁术、刘表、刘备、刘焉、公孙度等割据势力。
- 官渡之战:公元 200 年,曹操军队同袁绍大军在官渡决战。曹操夜袭乌巢,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史称“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 赤壁之战:公元 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使用火攻,曹军大败,退守北方。这一战役史称“赤壁之战”(以少胜多)。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造纸业:据考古材料,西汉时期已发明了麻纸,东汉蔡伦进一步改进造纸术,使书写用纸得到推广。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 蔬菜水果传入
- :
- 小麦:原产西亚,约4000年前传入。
- 大麦:同上。
- 高粱:原产非洲,西周时沿埃及通过印度传入。一说宋元时期才传入。
- 皮燕麦:原产欧洲。裸燕麦(莜麦)原产中国。
- 藕:马王堆汉墓出土过一锅藕汤,然而藕是从南亚传入的。
- 萝卜:原产于临地中海的西亚、东南欧诸国,约在先秦时期传入我国。
- 姜:倾向于原产东南亚说。传入时间不明,存疑。
- :
- 葡萄;
- 核桃;
- 石榴;
- 黄瓜;
- 蒜;
- 蚕豆;
- 旱芹;
- 苜蓿;
- 香菜(一说唐朝始传入,存疑)。汉代传入的还有:
- 豌豆;
- 芋头,原产东南亚;
- 莳萝(洋茴香),一说唐朝传入,存疑;
- 胡椒;
- 大葱。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最频繁的时期,)
三国时期:是从220年开始,到280年结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分裂时期,主要包括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政权。
西晋:公元266年到316年,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即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曹魏亡。
东晋:公元317年到420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
南朝:公元420年到589年,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
北朝:公元386年到581年,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 三国鼎立:220年,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 229 年孙权称帝,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全面形成。
- 九品中正制:220年,曹丕继位后,确立了九品中正制。主要是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是随着门阀士族的不断发展,九品评定也开始以门第族望为主要依据,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 晋灭吴之战:279年11月至280年3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南京),一举灭东吴,实现统一的战争。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 八王之乱:291年 至 306年,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第一阶段从291年3月到6月,持续3个月;第二阶段,从299年到306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
- 五胡乱华:304年 至 439年,汉魏之际西部北部匈奴、羯、氏、羌、鲜卑五个胡人大部落不断内迁,史称“五胡并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引发动乱,削弱了西晋统治的基础。
- 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的前秦军。,史称”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此役确立了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
- 南北朝(按时间顺序):
- (1)南朝:宋、齐、梁、陈
- (2)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471年,北魏孝文帝巩固政权的改革措施,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门阀士族的恶性发展,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巩固和改造了北魏政权,推动了北方民族的进一步融合
- 蔬菜水果传入
- 茄子:由印度传入。
- 扁豆:由东南亚传入。
隋唐
隋朝:公元581年,杨坚(文帝)废北周帝自立,国号,定都长安,后定都洛阳;开通大运河,开科举,三省六部制。
唐朝: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开创 “贞观之治” 。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称“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
- 开皇之治:581年,是指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政治稳固、社会安定、民生富庶、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
- 开凿大运河:公元605年,(三点四段五河)为加强南北交通,隋朝开始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郡,南到余杭,从北到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系。是世界著名的伟大工程之一。
- 贞观之治: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族和睦,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 玄奘西行:629年至645年,玄奘到天竺求经,携带六百五十七部佛经返回长安。并以亲身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 贞观遗风:649-655,武则天主政后,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大力发展科举制,她统治期间史称 “贞观遗风” ,为此后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定了基础。
- 开元盛世:公元 712年,唐玄宗即帝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在他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 鉴真东渡:天宝元年(742年),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除讲授佛经外,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 安史之乱:公元 755 年,安禄山与史思明起兵叛唐,757 年,郭子仪、李光弼率唐军在回纥兵的帮助下收复洛阳、长安,763年彻底打败叛军。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两税法:公元 780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资产和田亩交税,取消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
- 黄巢起义: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各地连续发生水早灾害。875年,爆发黄巢军起义。黄巢大起义后,唐朝的统治虚弱不堪,朱全忠(朱温)废黜唐哀帝,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 科举制:
- (1)隋文帝(杨坚),确立考试制度。
- (2)隋炀帝(杨广)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 (3)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 (4)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 (5)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
- 三省六部制:于开皇元年(581年)由隋文帝杨坚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指中书省(负责起草诏合)、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 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都对皇帝负责。
- 租庸调制:具体时间为隋朝开皇二年(582年)试行,并在唐朝武德二年(619年)正式确立。成年男子应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调”;服徭役的期间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庸”。
- 蔬菜水果传入
- 无花果:原产西亚,唐时传入。
- 菠菜:唐太宗时由尼泊尔传入。
- 莴苣:隋代传入。
- 开心果:至晚于唐代,由中亚传入。
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唐节度使朱温取代唐朝皇帝,建立梁,史称后梁。此后的 50 多年里,出现五个朝代,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同一时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辽朝:公元916-1125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定都上京。。
北宋:公元960-1127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在开封。。
西夏:公元1038-1227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
金朝: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定都会宁。
南宋:公元1127-1276年,北宋皇帝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
元朝:公元1271-1368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 五代十国:
- (1)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 (2)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
- 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东京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 南北面官制度:936年,辽制定了 “胡” 汉分治的制度,治理汉人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南面,称南面官;治理契丹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北面,称北面官。
- 头下军州:是辽朝初期设立的一种特别的行政机构。契丹贵族征战中劫掠了大量的人口,他们将这些人口聚集起来,建立州县城堡等组织,称为头下。由辽的亲贵、外戚、大臣和所属部落有战功的人管辖。
- 澶渊之盟:1004 年,宋真宗时期与辽签订澶渊之盟,标志着宋辽战争结束。主要内容:
- (1)北宋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 (2)双方约为兄弟之国。从此宋辽双方开始了长期和平的交往,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 庆历新政:1043年至1045年,宋仁宗庆历年间,以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为首,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但最后只推行了不到一年就被废止。
-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时期,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为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1069 年开始推行变法。具体内容有均输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等内容。宋神宗死后,变法被全部废除。
- 靖康之耻:1127 年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押解北上,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 岳飞抗金:1134年春,岳飞上书宋廷请求北伐,收复失地。1141年,结果岳飞的北伐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岳飞亦被杀害。年仅39岁。
- 绍兴和议:1141年,宋金签订绍兴和约,主要内容有
- (1)南宋向金称臣;
- (2)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都属于金的领土
- (3)南宋每年向金纳银 25 万两,绢 25 万匹。
- 嘉定和议:1208 年宋金签订嘉定和约,主要内容有:
- (1)双方约为伯侄之国:
- (2)疆界与绍兴时相同(金放弃新占领的大散关、濠州等地);
- (3)南宋每年向金纳银 30万两,绢 30万匹
- (4)南宋另给金军犒军银(赔款)300万两。
-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1206 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其孙忽必烈 1271 年建立元朝(公元 1271-1368 年),称为元世祖。元朝的疆域为历代最大。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开省级制度先河。
- 行省制度:忽必烈为了有效控制广大的疆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中央最高的行政机构,总理全国政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行省” ,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 宣政院:元朝中央政府设置了宣政院,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 回族的产生: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定居。公元 13 世纪,蒙古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逐渐形成了回族。
- 马可波罗:意大利旅行家,写下《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生动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 蔬菜水果传入
- :
- 西瓜:原产非洲,唐时入西域,宋时传入中原;
- 丝瓜;原产印度,宋代传入。
- 胡萝卜(一说仍是张骞带回国的,存疑)。
- :
- 香蕉:原产东南亚(一说中国是原产地之一,存疑)。
- :
明清(鸦片战争前)
明朝:公元1368年,朱元率领农民起义,推翻元朝政权,建立了明朝,建都南京。 1421明成祖朱棣年迁都北京。
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南下占领北京
- 洪武之治: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1368年至1398年)所出现的治世局面,为明初三大治世之一。它标志着明朝的崛起和繁荣。
-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 永宣盛世:1403—1435年,明成祖、明仁宗和明宣宗开创盛世的合称
- (1)明成祖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国家富强,被称为“永乐盛世”。
- (2)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了息兵养民的政策,使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
- 郑和下西洋:首次航行1405年,最后一次航行1433年。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朱棣派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治岸和非洲东海岸。
- 土木之变: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明英宗第四次北伐时,明朝军队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10公里)败于蒙古瓦剌军队的事变,又称土木堡之变或己巳之变。明朝中央军溃败,瓦剌军胜利。明英宗被俘。
- 戚继光抗倭:1561年,在明朝的时候,由于日本国内形势的变化,便酿成了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的倭患,和以戚继光为首的中国军民抗击倭寇的斗争。
- 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1573年至1582年,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基础上,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创建的国家,为区别于完颜氏金朝,称之为“后金”。历经两汗二十年,与明朝并立,是清朝的前身。
- 李自成起义:李自成在崇祯二年(1629 年)起义并且提出“均田免粮”等口号,崇祯十七年(1644 年)建立大顺政权,推翻明王朝。最后遭到吴三桂和入关清军的镇压而失败。
- 《中俄尼布楚条约》:康熙1689年9月7日签订,是中国清朝和沙皇俄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主要内容:划定中俄东段边界,建立中俄贸易关系等
-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 郑成功收复台湾:1624 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683 年,清政府台湾进行管辖,台湾重新归属中央政权。
- 三藩之乱:1673 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个藩镇王开始叛乱。最终三藩之乱得以平定,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 金瓶掣签:起源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是藏传佛教中认定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是为了防止蒙藏上层贵族利用活佛转世之机夺取宗教权力和防止大喇嘛与蒙藏世俗势力结合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 八股取士: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备。规定以八股文取士,以四书五经为内容进行考试其中以朱熹的注为依据,限制了考生的思想范围。又扩大了科举录取的人数。
- 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满族大臣和汉族大臣共同组成,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 理藩院:清朝政府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
- 文字狱: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清政府实行文字狱,大力镇压各种反满思想和言论。
- 清代摊丁入亩: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实行摊丁入亩制度,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赋税规则的简化减少了官府任意加税的可能。标志着延续了数千年的人头税的废除。
- 蔬菜水果传入
- :美洲的居多
- 菠萝:原产巴西。
- 辣椒:原产美洲,明末传入。
- 南瓜:明末清初传入。
- 苦瓜:郑和带回国。
- 土豆:原产美洲,明末传入种植。
- 甘薯:原产美洲,万历年间由东南亚传入。
- 向日葵:原产美洲。
- 玉米:原产于中美洲。
- 花生:原产美洲。
- :
- 草莓:中国有野生品种,清中叶从国外引进良种。
- 番木瓜:明末清初,原产墨西哥。
- 苹果:中国原产的苹果叫“柰”,又称沙果,今天常见的苹果是清末引进。
- 菜花:光绪朝引进。
- 卷心菜:清初引进,原产欧洲。
- 洋葱:清末引进,原产西亚。
- 番茄:明代有记载,现在倾向于18世纪引入种植说,存疑。
- :美洲的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