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Macro Economy或Macroeconomics)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也就是总量经济活动。它研究的是整体经济现象,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如GDP)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
1936 年英国凯恩斯 《就业、 利息与货币通论》 出版, 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的建 立, 提出 “看得见的手”, 亚当·斯密 《国富论》 提出 “看不见的手”。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由新西兰经济 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 1958 年在 《1861—1957 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 的关系》 一文中最先提出。
宏观调控
- 概念:宏观调控是国家从整体全局出发,对经济运行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一种经济常规的经济管理手段。它旨在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
- 主体:国家机关,主要是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 手段:
- (1) : 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要求,依靠各种经济组织,实施各种经济政策和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来调控经济的手段。
- (2) : 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行政区划、 行政系统、 行政层次来对国民经济进行管理的手段, 具有直接性、 权威性、 强制性和速效性等特点。例如:因天价宿舍在网上热议, 物价局印发相关规定, 非财政资金新建的学生公寓, 最高收费标准不得超过 1200 元/ 年,
- (3) : 指依靠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来监督管理经济的手段, 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一方面, 国家通过经济立法, 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 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另一方面, 国家通过经济司法活动, 保证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 经济合同的履行, 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 目标:
- 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第一, 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 增加就业;第三, 稳定物价; 第四,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 其中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但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 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 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也就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 这是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
- 宏观经济总量指标:
财政政策
- 财政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所得税、财产税和货物税等。公债是政府财政收人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 财政支出:各级政府的开支,包括政府用于国防、公共安全、社会福利、公共卫生、教育、环保、农业、公债利息等方面的支出。
- 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挤出效应,
- 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
- 国家预算
- 税收
- 财政投资
- 国债
- 财政政策的种类:
-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相关政策。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是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
- 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相关政策。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
- 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货币政策
- 概念:货币政策是指政府 (中央银行) 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总产出的政策。 增加货币量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 减少货币供给量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 货币职能:
- ①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可以把各种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 ②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可以促进商品和服务的买卖,加速商品的流通速度,提高经济效率。
- ③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是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即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
- ④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的职能。货币不是交换的媒介物,而是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工具。可以理解为交钱与交货时间不同 (例: 债务、 租金、 工资、 赋税、 分期付款、 刷卡消费);
- ⑤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就是在世界上都能通用的货币, 比如美元
- 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
- 控制货币发行
- 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 调整利率
- 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 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 调整再贴现率
- 货币政策的种类:
- 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货币供给增加。比如扩大信贷规模,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回购有价证券。
- 紧缩性货币政策:在经济过热时,货币供给减少。比如紧缩名义货币供应量,适当提高再贷款利率、再贴现率以及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适当压缩再贷款及再贴现限额,在公开市场上大量出售有价证券以便回笼资金。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别
区别 | 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 |
---|---|---|
含义不同 | 央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措施。 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 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 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
内容不同 | 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 如调整利率、准备金率、 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 与财政收入/ 支出相关的政策, 如税收的变动, 发行国库券, 改变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等 |
制定主体不同 | 中央银行直接制定 | 国家制定 (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常委会通过) |
- 公开市场业务:
- 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吞吐基础货币, 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 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 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 会增加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 从而减少基础货币,缩小信贷规模, 从而达到紧缩货币的目标。
利率
- 利率的种类:基准利率、 存款利率、 贷款利率、 国债利率属于人民银行指定利率。 对整个利率体系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利率是基准利率。
- 利率的作用:在经济过热时国家调高利率, 控制消费和投资规模的扩大和增长,减缓货币流通速度; 在经济过冷时国家降低利率, 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扩张和增大,加快货币流通速度。
- 贸易逆差 VS 贸易顺差:
- (1) 贸易顺差: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 又称 “出超”。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
- (2) 贸易逆差: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 出现贸易赤字, 又称为 “入超”。
- (3) 贸易平衡: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 通常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 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
- (4) 增加进口, 减少出口导致货币升值
- (5) 增加出口, 减少进口导致货币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