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江苏省情

一、江苏概况

  1.   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公元1667年因江南布政使司东西分置而建省。省名为“江宁府”与“苏州府”合称之简称。

  2.   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江苏地理上跨越南北,气候、植被也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江苏与日本九州岛、韩国济州岛、美国第一大州 “加利福尼亚州” 隔海相望,已与加州缔结为姐妹省州,成立了 “江苏省-加利福尼亚州” 联合经济委员会。

  3.   江苏与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江苏人均 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全国省域第一,

  4.   江苏省际陆地边界线3383公里,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的1.06%,人均国土面积在中国各省区中最少。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面积的70%以上,比例居中国各省首位。

二、建置沿革

  1.   1993年发现的南京汤山直立猿人化石表明,早在3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

  2.   1954 年在泗洪双沟镇东下草湾发现的人类化石,距今约 4~5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学界称之为下草湾人,又叫泗洪新人;泗洪顺山集遗址是江苏境内最早的新石器人类文化遗址;

  3.   距今六七千年前后,大江南北进入新石器时代兴盛阶段。草鞋山遗址发现马家浜文化水稻田,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该遗址文化层发现的炭化纺织品残片是中国已发现最古老的纺织品实物。

  4.   商代末年,泰伯、仲雍兄弟迁到江南,建立勾吴国。

  5.   春秋时期,分属齐、鲁、宋、吴、楚等国,而吴国青铜器冶炼及锻造技术闻名遐迩。战国期间,先后属越、楚。

  6.   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水郡。

  7.   秦末,项羽、刘邦举兵反秦。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邦之侄刘濞被封为吴王后,定都广陵(今扬州)。

  8.   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全省先后分属楚、荆、吴、广陵、泗水等国,会稽、丹阳、东海、临淮、琅邪、沛等郡。

  9.   东汉永和五年(140),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

  10.   三围鼎立期间,分属吴、魏二国。

  11.   西晋建国初,江南复属扬州,江北复属徐州。

  12.   东晋及南北朝时期,全省大体上以淮河一线为界,以南属南朝,以北属北朝。

  13.   隋统一全国后,境内分置苏州、常州、蒋州(今南京)、润州(今镇江)、扬州、方州(今六合)、楚州、邳州、泗州、海州和徐州,后改设吴、毗陵、丹阳、江都、下邳、东海、彭城诸郡。南北大运河的开凿,为江苏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14.   唐分全国为十道,江苏分属河南道、淮南道及江南东道。唐代后期北方经济地位下降,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史称“天下之盛,扬为首”。唐代“安史之乱”后,形成“军国大计,仰于江淮”的局面

  15.   五代时期(907~960),淮北的徐州先后属梁、唐、晋、汉、周,江南的苏州属吴越钱氏,其他各州先后属杨吴和南唐。

  16.   北宋政和元年(1111),分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宋室南渡,宋金对峙,金人据有淮北,南宋据有江南和淮南。两宋时期,江苏地区成为全国著名粮仓,南宋时已有“”的民谚广为流传,到元代又进一步口语化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17.   元代实行行省制,江苏先后分属江淮行省、江浙行省、河南行省。太湖流域成为了全国的植棉中心和棉织业中心。

  18.   明初建都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复称南京,大致辖有今江苏、安徽两省和上海市。苏州、南京和浙江杭州并称全国丝织业三大中心。

  19.   清初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两江总督署驻南京,江苏巡抚衙门驻苏州。这是江苏建省之始,系取江宁、苏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简称“苏”。到清末时,全省辖有8府3直隶州1直隶厅。其间,太平天国曾在咸丰三年至同治三年(1853~1864)间建都南京,称天京,并曾在境内短暂设置过天京省、天浦省和苏福省。清代,江苏地区粮、盐产量雄居全国之首,扬州成为淮盐运销中心,无锡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20.   近代以来,苏州洋炮局、金陵制造局等洋务实业得到发展,江苏先后涌现出南通大生、无锡荣氏等民族工业集团以及张謇、荣氏兄弟等工商业巨头。

  21.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析置南京、上海为特别市,直隶国民政府。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1949年6月,江苏全境解放,设苏北、苏南行署区及南京市三个省级行政区。1953年1月,三个省级行政区合并,恢复江苏省建制,省会设在南京。1983年,江苏实行市管县体制。

三、行政区划

  1.   截至2023年末,全省共有13个设区市,95个县(市、区),其中19个县、21个县级市、55个市辖区,718个乡镇(其中乡17个、镇701个),519个街道。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为省直管试点市(县)。

四、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1.   江苏地形以为主,平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省面积的70%以上,比例居中国各省首位,主要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

  2.   江苏是中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西南部,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4.3%,主要有。连云港的市郊云台山

水系分布

  1.   江苏跨江滨海,平原辽阔,水网密布,湖泊众多。长江横贯东西425千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718千米,海岸线长954千米。乡级以上河道2万余条,其中列入省骨干河道名录的有727条。面积在0.5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市区内湖泊、作为城市饮用水水源的湖泊(湖荡)有137个,湖泊面积达 6260平方公里,湖泊率为6%,居全国之首。

  2.   ,此外还有大小湖泊290多个,其中5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2个。平原、水域面积分别占69%和17%,比例之高居全国首位。

  3.   江苏地处江淮沂沭泗五大河流下游,长江横穿江苏省南部,江水系江苏省最可靠的水资源。境内有太湖、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白马湖、石臼湖、微山湖等大中型湖泊,以及大运河、淮沭河、串场河、灌河、盐河、通榆运河、灌溉总渠和通扬运河等各支河,河渠纵横,水网稠密。

气候条件

  1.   ,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2.   江苏各地平均气温介于13-16℃,江南15~16℃,江淮流域14~15℃,淮北及沿海13~14℃,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1.0~3.3℃,其等温线与纬度平行,由南向北递减,7月份为最热月,沿海部分地区和里下河腹地最热月在8月份,平均气温26~28.8℃,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温度由沿海向内陆增加。江苏省春季升温西部快于东部,东西相差4~7天;秋季降温南部慢于北部,南北相差3-6天。

五、自然资源

水资源

  1.   江苏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降雨年径流深在150~400毫米之间。江苏省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着深厚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下水源丰富。江苏省地下水总量对农灌具有开采意义的是徐淮浅层水约29.57亿立方米/年,供垦区及海涂开发,人畜饮用的沿海深层地下水5.85亿立方米/年。

  2.   江苏地处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和南北气候过渡带,河湖众多,水系复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系特点,给江苏带来丰富的水资源优势。截至2014年,江苏省本地水资源量32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过境水量9492亿立方米,其中长江径流占 95%以上。

海洋资源

  1.   江苏绝大部分水域属黄海,仅有长江口以东、启东圆陀角至韩国济州岛一线以南水域属东海;海岸线长 954km,北起连云港市赣榆区的绣针河口,与山东省交界,南至长江口北岸南通市启东市的连兴港;海岸类型有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等,以粉砂淤泥质海岸为主;江苏沿海中部,分布有全国首屈一指的,面积约有1268.38 平方公里;

  2.   近海有全国著名的海州湾渔场、吕四渔场、长江口渔场和大沙渔场;沿海共有 个海岛。其中,居民海岛 4个(连岛、羊山岛、兴隆沙、永隆沙);国家领海基点海岛有:

  3.   现有主要港口资源为连云港港、灌河口诸港、滨海港、射阳港、大丰港、洋口港、南通港等,其中连云港港是

  4.   沿海能源资源比较丰富。其中非再生能源主要有南黄海的石油天然气蕴藏,已探明储量约230 亿立方米。面积 10万平方公里的黄海储油沉积盆地的石油地质储量在 2.9 亿吨以上。再生性能源主要有

土地资源

  1.   全省耕地面积 6875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86亩。沿海未围滩涂面积5001.67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居全国首位,且每年仍不断地向外淤涨。江苏是著名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作物几乎遍布全省。种植利用的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种260多个,蔬菜80多个种类、1000多个品种,江苏桑闻名全国,名茶有“”等。

矿产资源

  1.   江苏省地跨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有色金属类、建材类、膏盐类、特种非金属类矿产是江苏矿产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江苏已发现各类矿产135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78种。全省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区493个,中小型规模占77%,战略性矿产(煤、铁、铜等)紧缺。岩盐、石榴子石、钛矿(金红石)、凹凸棒石粘土、地热等矿产丰富。连云港市东海县被称为“”。

  2.   矿产资源表现为“三多三少”:矿产种类多、人均占有少;小型矿床多、大型矿床少;非金属矿多、金属矿少。

生物资源

  1.   江苏野生动物资源为数较少,鸟类主要是野鸡、野鸭,沿海有丹顶鹤、白鹤、天鹅等珍稀飞禽,沿海地区还建有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鹿保护区。。全省渔业资源极为丰富。东部沿海渔场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著名的四大渔场,盛产黄鱼、带鱼、鲳鱼、虾类、蟹类及贝藻类等水产品。内陆水面有4000多万亩,养殖面积1140万亩。河蟹、虾类、河等养殖闻名全国。有淡水鱼类140余种,是中国河蟹、鳗鱼苗的主要产地,被称为“”的鲥鱼、刀鱼、河豚,“”的白鱼、银鱼、白虾,都是水中珍品,盱眙县更是被称为“”。

森林资源

  1.   江苏森林面积2340万亩,森林覆盖率15.2%,林木覆盖率24.09%。累计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9 个,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市 7 个、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区)39个。

湿地资源

  1.   江苏湿地保有量4680万亩、居全国第6位,湿地保护率达47.6%,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5.1%。湿地的分布,沿海以近海与海岸湿地为主,苏南以湖泊、河流、沼泽类型为主,里下河地区以河流湖泊为主,苏北以人工输水河与运河为主。

  2.   江苏有湿地 5 类 16 型,是全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现有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23年入选)

六、人口民族

  1.   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5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增长0.1%。其中男性人口4322万人,女性人口4204万人;0—14岁人口1157万人,15—64岁人口5796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1573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4.8‰,人口死亡率7.6‰,人口自然增长率-2.7‰。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5%,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

  2.   江苏绝大部分人口为汉族,占比99.5%。江苏是少数民族散居省区。江苏少数民族有4个特征:一是55个少数民族齐全,二是少数民族占江苏总人口的比例小,三是回民占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较大,四是少数民族干部数占江苏干部总数的0.4%。

  3.   全省有宗教院校 8 所,其中金陵协和神学院为全国性宗教院校。省属宗教院校7所: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戒幢佛学研究所、鉴真佛教学院、江苏尼众佛学院、江苏佛学院、江苏神学院。

七、交通

  1.   共有 9 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 33 条,运营里程突破 1000 公里,

  2.   率先完成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常州试点工程建设,建成全国首家智能商用车领域国家级检测中心;

  3.   出台全国首个交通运输领域新基建行动方案,发布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工地等系列标准指南,

  4.   

  5.   宜兴、扬中创成全国首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海门、盐都、太仓第二批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6.   在全国率先提供“”伴随式服务,“内河航道船舶北斗导航服务系统入选2022年智慧江苏 50 项重点工程。

八、经济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   改革开放以后,江苏历经乡镇企业崛起、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创新驱动等几个阶段实现的转变,开启“由大到强”的转折。

  3.   到 20 世纪末,全省基本迈入小康社会,苏南部分地区在全国探索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4.   党的十八大以后,全省展开新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5.   江苏以占全国 1.1%的国土土地、6%的人口,创造了 10.2%的经济总量,十年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个万亿级台阶。

九、名胜古迹

  1. 5A景区
苏州市苏州园林苏州市周庄古镇景区(中国第一水乡)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
无锡市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三国水浒城景区无锡市灵山大佛景区苏州市同里古镇景区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常州市环球恐龙城休闲旅游区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
南通市濠河风景区泰州市溱湖旅游景区苏州市金鸡湖旅游区
连云港市连岛景区镇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风景区无锡市鼋头渚旅游风景区
苏州市太湖旅游区苏州市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常州市天目湖景区
镇江市茅山景区淮安市周恩来故里景区盐城市中华麋鹿园景区
徐州市云龙湖景区连云港市花果山景区常州市春秋淹城旅游区
无锡市惠山古镇景区宿迁市洪泽湖湿地景区
  1.   江苏的山虽不高,但多负盛名,其中有常州溧阳南山竹海(5A),南京钟山,镇江北固山、金山,金坛和句容交界处的茅山,南通狼山,苏州天平山,徐州云龙山,新沂马陵山和连云港花果山等。

  2.   江苏的水兼江河湖海,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横穿东西。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太湖及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苏南第二大湖泊西太湖。连云港的海滨浴场,南通盐城的湿地滩涂则是江苏的沿海旅游资源。江苏的名泉极多,有“天下第一泉”镇江中冷泉,“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虎丘的“天下第三泉”及憋憨泉。

十、风俗

  1. 人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端午习俗(端午节)、南京秦淮灯会(元宵节)、姜堰溱潼会船(清明节)
  2. 人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仓七夕节、金坛柚山放灯节、宜兴观蝶节等
  3. 人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庙会有:南京祠山庙会、妈祖庙会、薛城花台会、苏州“轧神仙”庙会、无锡泰伯庙会、惠山庙会、镇江金山寺水陆法会、华山庙会、九里季子庙会,徐州子房山庙会,宿迁皂河龙王庙会等

十一、方言

  1. 全省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1. 江淮方言区分布于南京、扬州、镇江、淮阴、盐城和南通、连云港两市的一部分
    2. 吴方言区分布于苏州、无锡、常州和南通、镇江、南京三市的一部分
    3. 北方方言区分布于徐州和连云港、淮安、宿迁的一部分

十二、著名人物

时期人物
古代刘邦、项羽、吴三桂、要离、夫差、西施、孙策、孙权、虞姬、吕雉、韩信、萧何、樊哙、徐福、陈圆圆、顾恺之、陶弘景、刘勰、伍子胥、孙武、张旭、范仲淹、李煜、米芾、施耐庵、郑和、吴承恩、刘鄂、徐霞客、朱元璋等
近代蒋介石、周恩来、朱自清、瞿秋白、徐悲鸿等
当代江泽民、胡锦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