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浅模式
湖南省情
字数: 0 字 时长: 0 分钟
湖南概况
湖南,北枕长江,南邻广东,地处洞庭湖以南,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省会驻长沙市。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唐代诗人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诗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因此又有“”之称。
湖南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东西直线距离最宽66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最长774公里,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0位、中部第1位。
湖南境内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地区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境内湘、资、 沅、澧四大水系。整个地势,顺势向中、北部倾斜,呈敞口 马蹄形。
“三湘四水”是湖南的又一称谓,“三湘”因湘江流经永州时与“潇水”、流经衡阳时与“蒸水”和流入洞庭湖时与“沅水”相汇而得名,分别称“潇湘”、“蒸湘”和“沅湘”。四水则指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
历史沿革
湖南省现行行政区域在周朝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期纳入楚国版图。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湖南地区设置有黔中郡、长沙郡。
西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与封国并行。湖南境内设有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国。王莽新朝曾废长沙国改立长沙郡,桂阳郡改南平郡,武陵郡改建平郡,零陵郡改九嶷郡。。
三国时期,湖南地区为蜀汉和东吴角逐之所,零陵、武陵郡属蜀,长沙、桂阳郡属吴。
西晋时,湖南分属荆州、广州。东晋偏安江左,湖南分属荆州、湘州和江州。
南朝宋、齐和梁前期,湖南分属湘州、郢州和荆州。陈朝时湖南分属荆州、沅州、湘州。
隋朝裁并州、县,改州、郡、县三级制为。湖南省境设8郡:长沙郡、武陵郡、沅陵郡、澧阳郡、巴陵郡、衡山郡、桂阳郡、零陵郡。
唐初,武德四年置潭州总管府,管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连州、南梁州、南云州、南营州8州。
五代十国时期,马殷(南楚开国国君)据有湖南,立楚国,国都为长沙府。楚分其所辖地为28州1监,在湖南境有13州1监。
宋朝分全国为路,路下设州、府、军、监,各辖若干县。湖南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湖南属湖广行省,分14路3州。元朝政府还在今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个长官司或蛮夷长官司。
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为府(州),府下设县,实行省、府 (州)、县三级制。
清朝地方政权实行省、道、府(直隶厅、直隶州)、县(散厅、散州)四级制。康熙三年置湖广按察使司,湖广右布政使、偏沅巡抚均移驻长沙。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独立建省。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常德、岳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抚直接管辖。雍正二年,偏沅巡抚易名湖南巡抚。至此,现行的湖南省行政区域作为独立的地方一级政权组织才基本确立下来。
中华民国成立后至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前,全省共有2个直辖市、10个行政督察区,77个县。省一级苏区政府:①有1930年7月30日成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②1930年10月成立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③1931年7月,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后改为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④1931年10月成立湘赣省苏维埃政府;⑤1934年11月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以上均行使省级革命政权的职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权的先声。
行政区划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省辖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14个地级行政区划;辖67个县(其中7个自治县)、19个县级市、36个市辖区,共122个县级行政区划;辖429个街道办事处、1132个镇、386个乡(其中83个民族乡),共1947个乡级行政区划。
民族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湖南省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为668.5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06%,少数民族分布呈格局,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均分布有少数民族,多数在湘西、湘南一带。
少数民族人口100万以上的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
100万以下10万以上的有永州市、邵阳市、常德市、长沙市。
全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等8个少数民族建有民族自治地方或民族乡,因此这8个民族也被称为湖南的世居少数民族。
全省有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7个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
3个比照民族自治地方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的县区(桑植县、永定区、武陵源区)。
6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绥宁县、会同县、沅陵县、江永县、石门县、慈利县)和84个民族乡。
民族 分布 土家族 主要分布在湘西州、张家界市和常德市 苗族 主要聚居在自治州、怀化市和邵阳市 侗族 主要集中在怀化市 瑶族 以永州市为主 白族 主要分布在张家界市 回族 是湖南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泛的民族,全省绝大部分县市区都有回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常德、邵阳两市, 壮族 分布较散,主要聚居地在永州市 维吾尔族 人口总量不大,主要分布在常德市
宗教
湖南宗教历史悠久,。
现有信教群众人数约540多万,有认定备案教职人员6200多人,爱国宗教团体255个,宗教院校3所(湖南佛学院、南岳坤道学院、湖南圣经学校)。
依法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5400多处,其中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6处。道教36洞天、72福地中,湖南约各占1/6。
资源禀赋
湖南地貌类型多样,,大体上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其中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1.2%,丘陵及岗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
湖南三面环山,形成从东南西三面向东北倾斜开口的不对称,炎陵县与江西交接处的,海拔2115.2米,是全省最高点。地势最低点在临湘市黄盖湖西岸,海拔24米。
湖南矿产丰富,矿种齐全,是驰名中外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产之乡”。2024年,全省已发现矿种155种,探明资源储量矿种122种。财政出资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10个,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4处。世界地质公园2个,国家地质公园14个。
湖南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是全国乃至世界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之一,有等1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种子植物约5000种,数量居全国第7位,其中包括等国家保护珍稀野生植物55种,占全国总量的17.7%。
湖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自古就有之说。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粮食、棉花、油料、苎麻、烤烟以及猪肉等均位居全国前列,,,具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是中国黄茶珍品。
“”浏阳市是全球最大和最具盛名的烟花生产基地;
醴陵陶瓷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生产的釉下五彩瓷、毛瓷、国宴专用瓷驰名中外。
湖南名胜古迹众多,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现有、2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6个5A级景区
5A景区 特色 武陵源-天门山 世界自然遗产,石英砂岩峰林(《阿凡达》取景地)、天门洞、玻璃栈道 邵阳新宁崀山 世界丹霞地貌代表,“天下第一巷”骆驼峰赤壁丹崖 衡阳南岳衡山 中华五岳之一 郴州东江湖 “雾漫小东江”仙境,国家一级水质湖泊 湘西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 矮寨大桥(世界桥梁奇迹)、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首倡地) 长沙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 千年岳麓书院、青年毛泽东雕塑广场 湘西凤凰古城 明清吊脚楼群、《边城》实景剧 长沙花明楼 刘少奇故居,红色旅游重要基地 岳阳楼-君山岛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岳阳楼记》诞生地 常德桃花源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型地 湘潭韶山旅游区 毛泽东故居、铜像广场 株洲炎帝陵 中华民族始祖炎帝陵寝 2025年新增4家(规划升级中) 👇 永州九嶷山舜帝陵景区 舜帝文化核心区,紫霞岩溶洞、万亩竹海 怀化洪江古商城 明清商业古镇,380余栋完整窨子屋 郴州莽山旅游区 南岭原始森林,五指峰悬崖栈道 郴州沙洲红色旅游区 “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红色遗址与瑶族古村结合
生态环境
湖南属,年平均气温16-18℃,年平均降水量1200-1800毫米,具有的特点。
湖南的地势和湿润气候塑造了其“卑湿之地”的环境特征,促使居民养成嗜辣饮食和坚韧性格。
湖南山清水秀,河网密布,水系发达,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41条,淡水面积达1.35万平方公里,,湘江、资水、沅水和澧水等四大水系覆盖全省,其中,全省天然水资源总量为南方九省之冠。
湖南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丰茂,四季常青。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53个,面积90.6万公顷。其中,国家级23个,省级30个。世界地质公园2个,国家地质公园14个。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4.1万公顷。
历史文化
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种植五谷、织麻为布、制作陶器,坐落于株洲市的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舜帝明德天下,足历洞庭,永州为其陵寝之地。
湖南境内历史遗存众多,出土和发现的、里耶秦简、走马楼三国吴简以及凤凰古南方长城、岳麓书院、岳阳楼,是湖南悠久历史的浓缩与见证。
其中,出土于宁乡黄材镇的,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精美的商代青铜器,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方尊;
出土于桃源县漆家河的,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堪称“”;
湘西龙山出土的,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
特别是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震惊世界,出土的薄如蝉翼,仅重49克;长眠其中已2100多年的辛追夫人出土后仍保存完好,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湖南是稻作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道县出土了距今1.2万-1.4万年的,刷新了世界稻作农业起源的认知;则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古稻田,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
此外,发现的47枚现代人牙齿化石(距今8万-12万年)挑战了“非洲起源说”,为东亚人类本土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
湖南自古有“”、“”和“”的美誉,以的湖湘文化薪火相传,培育形成了。
知识链接
古道圣土:指湖湘大地是炎帝和舜帝传播中华道德古训、培育中华伦理文明的主要地方。
屈贾之乡:指湖湘大地是屈原、贾谊心系天下万民、求索祖国前途之方的地方,也是他们精神得以安顿、人格臻于完善的地方。
潇湘洙泗:指湖湘大地是光大儒家伦理精义、传承孔孟儒家学脉的地方。其中,“洙泗”是山东境内的两条河流,洙水在曲阜之北,泗水在曲阜之南,洙泗两水之间,是孔子聚徒讲学之所,后世因此以洙泗代称孔孟儒家文化。
目前全省有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洪江古建筑群等2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是已知南方地区最早的西周城址。
湖南自古崇文重教,书院最多时达280所,宋代以来,尤以长沙闻名遐迩;19世纪末创立于长沙的时务学堂,开近代书院制度改革和新式学堂设立的风气之先。
湖南民俗多姿多彩,湘绣、滩头木版年画、皮影戏、江永女书等118项民俗艺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昆剧、湘剧、祁剧和常德丝弦等民间歌舞享誉中外;
湘西苗族的巫傩文化、德夯苗寨风情、以茅古斯和摆手舞为特色的土家情调等民俗别具一格;
湘菜源远流长,早在汉朝就已形成菜系,是汉族饮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
湖湘人物
1、古代:曾经有过“”的鼎盛气象。
- ①先秦爱国诗人
- ②西汉著名政论家
- ③东汉造纸术发明者
- ④唐代著名书法家
- ⑤北宋理学鼻祖
- ⑥在湖南讲学传道的南宋著名理学家
- ⑦明代茶陵诗派领袖
- ⑧有“东方黑格尔”之称的思想家
2、近现代:是维新运动最富生气的一省、辛亥武昌起义首应之区。
- ①晚清经世派代表人物两江总督
- ②“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启蒙思想家
- ③清代中兴名臣
- ④维新志士
- ⑤辛亥元勋
- ⑥民国第一位民选总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抗日战争重要的正面战场。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桑植起义、平江起义、通道转兵、芷江受降等著名历史事件
- ①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卓越贡献
- ②新中国首批授衔的10大元帅中有3位是湖南人:彭德怀(湘潭县)、贺龙(桑植县)、罗荣桓(衡东县)
- ③10位大将中有6位是湖南人:粟裕(会同县)、黄克诚(永兴县)、陈赓(湘乡市)、谭政(湘乡市)、萧劲光(长沙市)、许光达(长沙县)
- ④57 名上将湖南 19 人
- ⑤177 位中将中湖南有 45人
- ⑥故湖南有“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圣地”、“红色摇篮”之称
4、建国后至改革开放新时期:
- 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深刻足迹
- ②“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 ③“试管婴儿之母”等著名科学家
- ④等知名艺术家
- ⑤等著名文学家
- ⑥等世界体育名将
- 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