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问题
一、公式
基本公式
- 平均速度= 总路程 ÷ 总时间
等距离平均速度
- 公式:
; - 等距离指的是两段距离相等。第一段距离为s,速度为
,时间为 。第二段距离为s,速度为 ,时间为 。两段距离的平均速度为2s÷( )= - 注:若
和 大小不同,则等距离平均数的值略小于平均数。及 < ,利用这个技巧可以快速解题。 【例】(2014 北京)某人开车从A镇前往B镇,在前一半路程中,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前进;而在后一半的路程中,以每小时120千米的速度前进。则此人从A镇到达B镇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A.60 B.80 C.90 D.100
【解析】本题求60和 120的等距离平均数,则A选项直接排除。利用等距离平均数的值略小于平均数的技巧,120和60的平均数为90,选项里只有80略小于90。故正确答案为B。
直线相遇问题
- 描述:甲乙两人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速度为V1,乙速度为V2,经过时间T相遇
- 公式:;S 为相遇过程中,两人所走的路程和
【例】(2014 北京)某人乘坐缆车下山,发现每隔半分钟就能看到一架对面上山的缆车。如果所有的缆车速度相同,那么每隔几分钟发一架缆车?
A.0.25 B.0.5 C.1 D.2
【解析】设缆车速度为v,上山缆车和下山缆车速度和为v+v=2v。相遇时间为 0.5分钟。两个缆车的间距 s=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2vx0.5=v,所以缆车发车间隔为s÷v=1。故正确答案为 C。
环形相遇问题
- 描述: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出发,背向而行,甲速度为V1,乙速度为V2,(V1>V2)经过时间T相遇
- 公式:两人路程和= ;n为相遇次数
【例】(2019 浙江)王大妈与李大妈两人分别从小区外围环形道路上A、B两点出发相向而行。走了5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接着走了4分钟后,李大妈经过A点继续前行,又过了26分钟两人第二次相遇。问李大妈沿小区外围道路走一圈需要几分钟?
A.54 B.59 C.60 D.63
【解析】两人5分钟后第一次相遇,李大妈走王大妈一开始的路程所用时间为4分钟,根据行程公式可知路程一致,王、李两位大妈时间比为5∶4,则两人速度之比为4∶5。赋值王大妈的速度为4,李大妈的速度为5。
从第一次相遇开始,到第二次相遇,共计用时4+26=30分钟。环形相遇问题,从同一起点出发,相遇一次即共走一个全程。则环形道路S=(王大妈速度+李大妈速度)×30=270。那么李大妈走完一圈需要的时间270/5=54分钟
直线追及问题
- 描述:甲乙两人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速度为V1,乙速度为V2,(V1>V2)经过时间T追上
- 公式:;S追为两者初始相距的距离(及AB路程差)
【例】(2015 北京)小王乘坐匀速行驶的公交车,和人行道上与公交车相对而行、匀速行走的小李相遇,30秒后公交车到站,小王立即下车与小李同一方向匀速快步行走。已知他行走的速度比小李的速度快一倍,但比公交车的速度慢一半,则他多久之后追上小李?
A.3分钟 B.2分钟30秒 C.2分钟 D.1分钟 30秒
【解析】小李速度最慢,设小李每秒速度为u,则小王的速度为2v,公交车的速度为 4v。从相遇开始,公交车行驶 4v×30=120v到站,此时小李已经走了30v,所以此时小李和小王的距离=120v+30v=150v。根据路程差=速度差x时间,150v=(2v-v)t,t=150秒,故正确答案为B。
环形追及问题
- 描述: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速度为V1,乙速度为V2,(V1>V2)经过时间T追上
- 公式:两人路程差=;追及 1 次,甲比乙多跑一圈,两人路程差 =1 圈;追及 n 次,两人路程差 =n 圈
【例】(2011联考)一条环形赛道前半段为上坡,后半段为下坡,上坡和下坡的长度相等。两辆车同时从赛道起点出发同向行驶,其中A车上下坡时速相等,而B车上坡时速比A车慢20%,下坡时速比A车快 20%。问在A车跑到第几圈时两车再次齐头并进?
A.22 B.23 C.24 D.25
【解析】本题求A跑了几圈时第一次追上B。设A车速度为1,则B车上坡速度为 0.8,下坡速度为 1.2。B车的等距离平均速度=(2×0.8×1.2)/(0.8+1.2),AB 的速度比=1:0.96=25:24,因为运动时间相等,则路程比等于速度比,则AB路程比也为 25:24,也就是说当A车行驶25圈时,B车行驶24圈,此时A、B两车再次齐头并进。故正确答案为 D。
“同端出发”的线性多次相遇问题
- 定义:同时同向出发,折返后第一次相遇,我们把它叫做:直线同一端出发n次相遇问题;
- 描述:甲乙两人在A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速度为V1,乙速度为V2,(V1>V2),到达B点后折返
- 直线型多次相遇本质还是相遇问题,符合相遇公式S =(V1+V2)×T,只不过此时的S是n次相遇走的路程总和。
- 公式:n次相遇走的路程总和=;n为相遇次数,S为单程距离
-
分析
:甲、乙两人从A地同时同向而行,在A、B之间往返,甲比乙速度快,第一次迎面相遇,则甲、乙共走了2个S,第二次迎面相遇,共走4个S,之后的每次迎面相遇都多走2个S。类推得出,第n次相遇两人路程和=2nS=速度和×相遇时间。。
-
【例】小王和小李沿着绿道往返运动,绿道总长度为3公里。小王每小时走2公里;小李每小时跑4公里。如果两人同时从绿道的一端出发,则当两人第7次相遇时,距离出发点()公里。
A.0 B.1 C.1.5 D.2
【解析】从“同时从绿道的一端出发”可知是同端出发,从“第7次相遇”可知是多次相遇,因此辨别题型为同端出发多次相遇问题。根据同端出发多次相遇公式(v1+v2)t =2nS,(2+4)t=2×3×7,解得t=7小时。小王每小时走2公里,所以第7次相遇时小王总共走了2×7=14公里,14/3=4……2公里,即距离出发点2公里。
“两端出发”的线性多次相遇问题
- 描述:AB直接距离为S,甲从A向B地出发,乙从B向A地出发,甲速度为V1,乙速度为V2,(V1>V2),到达目的地后折返
- 公式:第n次相遇路程和= ;n为相遇次数,S为单程距离
-
分析
:甲、乙两人从 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第一次迎面相遇,则甲乙共走了1个S,到达对岸后两人转向第二次迎面相遇在b处,共走了3个S之后的每次相遇都多走2个S。类推得出,第n次相遇两人路程和=(2n-1)S=速度和×相遇时间。
-
【例】甲、乙两地相距 210 千米,a、b两辆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并连续往返于两地。从甲地出发的a汽车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从乙地出发的b汽车的速度为 120 千米/小时。问a汽车第二次从甲地出发后与b汽车相遇时,b汽车共行驶多少千米?
A.560 千米 B.600 千米 C.620 千米 D.630 千米
【解析】a车第二次从甲地出发后与b汽车相遇时,是两车第三次相遇。两车路程和=(2x3-1)x210=1050 千米,根据相遇路程=速度和x相遇时间,1050=(90+120)x时间,可得相遇时间=5 小时,所以b汽车行驶路程=速度x时间=120x5=600千米。故正确答案为B。
流水行船
- 描述:流水行船,即船在水中行;除了船本身可能有速度,还需要考虑水的推送或者顶逆,船速和水速会相互作用,可能会加、可能会减。
- 在流水行船中,会出现以下可能性:
- ,此时船的速度不受影响,此时v=船速,此为静水行船;
- ,此时船会跟着水走,此时v=水速,此为顺水漂流;
- ,即水推送船,此时v=船速+水速,此为顺水行船;
- ,即水顶逆船,此时v=船速-水速,此为逆水行船。
- ,就是靠水推着走,所以船速=水速
- 扶梯问题(变形的流水行船问题)
- 顺行:扶梯长度=(人速+梯速)x时间
- 逆行:扶梯长度 =(人速-梯速)x时间
- 注意:扶梯长度、人速、梯速,可以是米/秒,也可以是梯级/秒。
- 顺行:扶梯级数=人走的梯级数+扶梯运行的梯级数
- 逆行:扶梯级数=人走的梯级数-扶梯运行的梯级数
【例】(2013 广州)一艘船在河水流速为每小时 15 千米的河中央抛锚,停在码头下游 60千米处。一艘时速为40 千米的救援船从码头出发前去拖船,已知救援船拖上另一艘船后,船速将下降 1/4。救援船从码头出发,一共需要大约()小时才能将抛锚的船拖回码头?
A.3 B.3.5 C.4 D.5.1
【解析】去程用时=路程÷顺水速度=60÷(40+15)。回程时船速下降1/4,所以船速为 30,回程用时=路程÷逆水速度=60÷(30-15)=4。总时间为两个时间和,所以结果肯定大于4,排除前三个选项。故正确答案为 D。
火车过桥(隧道)
- 描述:一辆火车车长为R,从AB桥行驶,桥长为S
- 公式:;若火车完全过桥,则总路程=桥长+车长;若火车完全在桥上,则路程=桥长-车长。
【例】(2018广东)一列货运火车和一列客运火车同向匀速行驶,货车的速度为72千米/时,客车的速度为108千米/时。已知货车的长度是客车的1.5倍,两列火车由车尾平齐到车头平齐共用了20秒,则客运火车长( )米。
A.160 B.240 C.400 D.600
【解析】此题考查两列火车由车尾平齐到车头平齐的运动过程,相当于客车完全在桥上的模型,其行驶路程为“桥长(货车长)”-车长,由于货车与客车同向运动,则客车的相对速度为两车速度之差,注意速度单位转换,72千米/时=20米/秒, 108千米/时=30米/秒,设客车长度为s客,货车长度为1.5s客,根据s=v×t,可得1.5s客-s客=(30-20)×20,解得s客=400米,因此,选择C选项。